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连山.巫山县志[M].光绪十九年木刻本.
[2]陈日飙.大昌古镇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建筑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三峡湖北库区传统建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沈云骏修,刘玉森纂.归州志[M].光绪八年木刻本.
[5]陆游.入蜀记 [M]//集成初编丛书.入蜀记及其他二种.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6]余思训.归州志[M].同治五年木刻本.
[7]李诫.营造法式:第一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
[8]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9]姚承祖,张至刚.营造法原[M].刘敦桢,校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
注释:
① 箜篌山,又名驱熊山、文峰山等。
② 原碑此字残缺,疑为“故”字。
③ 大昌古镇原位于重庆市巫山县长江支流大宁河中游的大昌盆地。因三峡水库蓄水,于2002年2月开始整体搬迁至距原址八公里外的西包岭下,大昌湖旁(蓄水后名)。
④ 王爷庙原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楠木园村东300米的小台地上。2007年因三峡水库蓄水,被整体搬迁至“巴东狮子包古建筑群落”内。
⑤ 水府庙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香溪古镇香溪与长江交汇处的兵书宝剑峡口。江渎庙位于位于秭归县新滩南岸桂林村。因三峡工程于1990年将水府庙和江渎庙迁建于秭归县茅坪镇凤凰山古建筑保护群内。
⑥ 贴是依房屋的某一纵线做一剖面,所截得之剖面中,由梁柱枋等构件所构成的木架谓之贴
[10]2。
⑦ 插梁式结构是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木结构形式。与北方抬梁结构相比较,梁不是置于柱头之上,而是以榫头的形式插入柱身,梁上再立童柱,童柱上再插梁,层层向上形成屋架。与南方的穿斗结构相比较,插入柱身的不是扁平的枋,而是圆形为梁。这种结构形式其实就是界于抬梁式与穿斗式之间的第三种结构形式。
⑧ 封火墙檐弧线形如猫拱起的背,故称猫拱背,又称拉弓式。
⑨ 典型的穿斗式结构是纵向每根柱落地,而横向用若干道穿枋连结各柱形成排架结构,一般是不使用童柱。
⑩ 即没有按照《工程做法则例》或《营造法原》规则营造。
B11 以木结构轴线距离计算,不包据围护墙体轴线距木结构轴线距离。下同。
B12 将相邻两檩之高差自下而上逐层增加,使屋面斜坡形成曲面的方法,称为提栈。
B13 前檐进深=前檐廊深1.8米+前间深2.4米=4.2米。
B14 相邻两檩之水平距离谓之界,界的宽度称为界深。界可以作为计算进深的单体,房屋的进深由界为多少及宽度决定。侯洪德,侯肖琪.图解〈营造法原〉做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B15 界深与相邻两檩高差之比例,称为算。如界深为0.9米,两檩之高差(界高)为0.45米,即称该界提栈为五算。侯洪德,侯肖琪.图解〈营造法原〉做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B16 前檐进深=前檐廊深1.8米+前间深2.6÷2米=3.1米。
B17 桷板,四川地区对屋面椽子的称呼。
B18 据《巫山县志》载:“康熙十年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人入籍。”康熙“廿九年定入籍四川例,时川省民少而多荒地,凡他省民人在川垦荒居住者,即准其子弟入籍考试。四十年以四川东川府僻处极边,免其编审。”“自康熙五十年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以士食旧德、农服先畴,休养生息、浸炽漫昌况乎。”[1]卷八.户口志“嘉庆元年(1796)以后,(巫山)全县23972户,84563人。”“光绪十八年(1892),全县51101户,196853人。”巫山县志编委会.巫山县志[M].成都:人民出版社,1991。
B19 遗址上留有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