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章太炎.神农时代天子居山说[A]//章太炎文钞:卷四.北京:中华图书馆石印本,1914.
[2]郑逢源.丘虚通征[J].治史杂志,1939(2):1-2.
[3]凌纯声.美国东南与中国华东的丘墩文化[M].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68.
[4]王明德.从丘虚地名看早期城市起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7):39-42.
[5]武廷海.西周城市发展的空间透视[M]//建筑史:第2辑.重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王瀛三.“天下”名丘初探[J].中原文物,1989(3):102-108.
[7]李锦山.古史传说时代的“丘”与“虚”[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2):18-26.
[8]陈爱平.《春秋》《左传》丘地分布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0):133-134.
[9]史念海.河山集:第2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1.
[10]顾颉刚.说丘[J].禹贡半月刊,1934(4):2-5.
[11]费尔南·布罗代尔.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2]张宏彦.渭水流域老官台文化分期与类型研究[J].考古学报,2007(2):153-178.
[13]西安半坡博物馆,临潼县文化馆.1972年春临潼姜寨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73(3):134-145,197-200.
[1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
[15]高广仁.说“丘”——城的起源一议[J].考古与文物,1996(3):26-30.
[16]佟伟华.我国史前至商代前期筑城技术之发展[A]//古代文明研究:第1辑,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17]张国硕.商代城市防御文化研究[A]//先秦历史与考古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8]胡厚宣.卜辞地名与古人居丘说[A]//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外一种.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9]陈广忠,译注.淮南子: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0]孔颖达,等.尚书正义[A]//十三经注疏版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1]应劭撰,吴树平.风俗通义校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22 ]钱穆.中国古代山居考[A]//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2009.
[23]袁广阔,崔宗亮.禹贡“降丘宅土、厥土黑坟”新解[J].中原文化研究,2016(1):85-88.
[24]孔颖达,等.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版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5]赵世超.周代国野制度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26]孔颖达,等.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版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7]高享.周易古经今注[M].台北:乐天出版社,1972.
[28]方勇评.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9]江达智.先秦两汉的择居文化与风水术之形成[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
[30]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1]柴尔德.远古文化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济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3]高松凡,杨纯渊.关于我国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J].文物季刊,1993(3):48-54.
[34]陈立.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5]严耕望.夏代都居与二里头文化[J].大陆杂志,1980(5):1-17.
[36]郑玄注,贾公彦.周礼注疏[M].十三经注疏版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7]黄学超.释实中[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4):126-131.
[38]张怀通.先秦时期的基层组织——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0(1):35-39.
[39]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0]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41]张信通.夏商基层社会的邑和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2):1-8.
[42]马新.殷商村邑形态初探[J].东岳论丛,2010(1):35-41.
[43]董巧霞.先秦丘制考略[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1):129-135.
[44]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54.
[45]范宁,注.杨士勋.春秋谷梁传注疏[M].十三经注疏版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6]赵岐,注.孙奭.孟子注疏[A]//十三经注疏版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7]杜预.春秋左传正义[A]//十三经注疏版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8]陈恩林.先秦军事制度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49]张怀通.先秦时期的基层组织——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0(1):35-39.
[50]王彦辉.聚落与交通视阈下的秦汉亭制变迁[J].历史研究,2017(1):38-53.
[51]吴海燕.“丘”非“乡”而为“里”辨[J].史学月刊,2003(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