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和建.经济社会学:迈向新综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0. [2]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
[3]汪和建.通向市场的社会实践理论:一种再转向[J].社会,2009,29(5):64-87.
[4]金耀基.金耀基自选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97.
[5]托马斯,兹纳涅茨基.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17.
[6]秦晖,金雁.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279-280.
[7]周敏,林闽钢.族裔资本与美国华人移民社区的转型[J].社会学研究,2004(3):36-46.
[8]刘宏.跨国场域下的企业家精神?国家与社会网络:中国新移民的个案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4):1-10.
[9]雅各布森.脱离华人移民社群:北苏拉威西万鸦老的华人企业家[J].南洋资料译丛,2007,165(1):49-67.
[10]Gomez E T,Hsiao H H.Chinese Business in Southeast Asia:Contesting Cultural Explanations,Researching Entrepreneurship[M].Richmond:Curzon Press,2000.
[11]黄绍伦.移民企业家———香港的上海工业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2.
[12]张继焦,张运华.亚洲的城市移民———50位东南亚华人领袖?华商和经理人访谈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1.
[13]翟学伟.中国人的关系原理———时空秩序?生活欲念及其流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6.
[14]斯梅尔瑟,斯威德伯格.经济社会学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11.
[15]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