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袁增伟,毕军,张炳,等. 传统产业生态化模式研究及应用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108-111. [2] 高大帅,明庆忠,李庆雷. 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9):848-850. [3] 章锦河,张捷.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 地理学报,2004,59(5):763-771. [4] 杨桂华,李鹏. 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J]. 生态学报,2005,25(6):1475-1480. [5] 徐辉,蔡溶. 对旅游产业生态过程的研究[J]. 旅游学刊, 2002,17(2):73-79. [6] 郭莉,苏敬勤,徐大伟. 基于哈肯模型的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11):156-160. [7] 张文龙,邓伟根. 产业生态化与线性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博弈分析[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60-63. [8] 李慧明,左晓利. 破解“生态”隐喻的困境——基于环境禀赋的产业生态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9(3):50-56. [9] 明庆忠,陈英.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旅游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化[J]. 旅游研究,20091(1):32-38. [10] 明庆忠,吴映梅,李庆雷. 论旅游循环经济生态系统[J]. 旅游论坛,2008,1(1):81-85. [11] 袁花,明庆忠,吕利军.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9(11):161-163,180. [12] 胡芬. 旅游生态环境成本的内生化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99-103. [13] 袁增伟,毕军. 产业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4]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15] 贾秀海. 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495-497. [16] 李庆雷,明庆忠. 旅游产业生态集群及其实现方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9):11-17,47. [17] 王峰,明庆忠,李庆雷. 旅游产业生态网络演化机理初步研究[J]. 旅游论坛,2011,4(1):15-19. [18] 苏章全,熊剑锋,黄超力,等. 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及演化水平测评方法研究[J]. 旅游论坛,2011,4(5): 37-42. [19] 王婷,姜嫚,刘柏彤,等. 辽宁旅游产业生态化水平的静态与动态分析[J]. 生态环境保护,2013(5):159-160. [20] 舒小林,高应蓓,张元霞,等. 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7(3):82-90. [21] 王文瑞.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生态模式[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5):109-112. [22] 袁花. 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26(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