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乐章,刘二鹏.家庭禀赋、社会福利与农村老年贫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16(8):63-73.
[3]曹伟.城乡养老保障并轨后 谁来为失能老人养老?——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老年学学会副会长杜鹏[J].小康, 2014(3):51-53.
[4]张和清,杨锡聪,古学斌.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J].社会学研究, 2008(6):174-193.
[5]钟涨宝.农村社会工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6]王瑞华.农村社区自组织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论析[J].齐鲁学刊, 2011(3):94-98.
[7]钱宁,田金娜.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自组织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山东社会科学, 2011(10):29-34.
[8]聂玉梅,顾东辉.增权理论在农村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理论探索,2011(3):80-83.
[9]芮洋.“赋权”理论在农村社会工作中的运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5): 147-150.
[10]邓玮.农村老年人自杀风险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以抗逆力视角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33-40.
[11]何芸,卫小将.着力强化农村五保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基于社会工作的分析视角[J].理论探索,2012(4):86-90.
[12]张红.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J].社会工作, 2016(1):84-90.
[13]张岭泉,陈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6):147-153.
[14]屈勇,王宇.社会工作增权视角下农村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发展路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481-485.
[15]龚上华.农民赋权:政策历程、效度分析与思路选择[J].科学社会主义, 2017(1):110-117.
[16]孙奎立.“赋权”理论及其本土化社会工作实践制约因素分析[J].东岳论丛, 2015(8): 91-95.
[17]程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阿马蒂亚·森的赋权增能视角[J].社会工作, 2016(5):15-23.
[18]ADAMS R.赋权、参与和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19]邓燕华,阮横俯.农村银色力量何以可能?——以浙江老年协会为例[J].社会学研究, 2008(6): 131-154.
[20]甘满堂.村民自治、组织发展与村级治理——以福建省乡村调查为例[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8-106.
[21]俞可平.中国农村的民间组织与治理的变迁——以福建省漳浦县长桥镇东升村为例[EB/OL].[2013-03-16].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316/15/4187851_271870702.shtml.
[22]甘满堂.乡村草根组织与社区公共生活——以福建乡村老年协会为考察中心[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