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梅萍,罗佳.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J].中州学刊,2016(1):95-1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6]陆爱华,徐周双.基于文化符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试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2):26-29.
[7]齐格蒙.鲍曼.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M].郁建兴,周俊,周莹,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8]王少安.试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大爱精神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29-30,60.
[9]刘兰明,赵琴.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48-49.
[10]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11]马国清.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1999(3):22-23.
[12]罗国权.建设和谐社会的行为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6(6):3-5.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4]埃里希.弗洛姆.占有还是存在[M].李穆,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