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建军.路遥十五年祭[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2]王晓鹏.改革的时代与文学的改革——西北部分作家创作座谈会旁听记[N].陕西日报,1985-12-25(03).
[3]王维玲.岁月传真——我和当代作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南帆.代际与阶级:青年形象的理论坐标.学术月刊[J].2018(10):118-129.
[5]杨庆祥.“潘晓讨论”:社会问题与文学叙事——兼及“文学”与“社会”的历史性勾连[J].南方文坛,2011(1):46-50.
[6]郭琳.评论家与万元户共评《人生》[N].陕西日报,1984-12-04(03).
[7]杨晓帆.怎么办?——《人生》与80年代“新人”故事[J].文艺争鸣,2015(4):7-15.
[8]高建群.路遥的一些事情说出来很爆炸.转引自杨晓帆.怎么办?——《人生》与80年代“新人”故事[J].文艺争鸣,2015(4):7-15.
[9]路遥.路遥文集:第2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10]杨晓帆.路遥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11]程光炜,杨庆祥.重读路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2]张红秋.路遥:文学战场上的“红卫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20.
[13]彭波.“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14]辛勤.“青年与现代生活方式”问题讨论[N].中国青年报,1984-12-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