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萧灼基.恩格斯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曹典顺.政治经济学与唯物史观的内在关联[J].中国社会科学,2016(10):12-19.
[5]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
[7]董德兵.共产主义者同盟之前工人阶级革命团体的组织原则[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5):43-51.
[8]钱箭星.发达国家罢工权的演进、实效与规制[J].学术界,2013(8):221-233,314.
[9]汪青松.马克思社会发展“三维模式”的重新审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5):79-84.
[10]朱传启, 曹玉文,马云鹏,等.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55.
[11]高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纲:上[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徐光春.马克思主义大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17.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赵志勇.刘曾明.论哲学与信仰的确立——兼论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113-115.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