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徐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5-11.
[2]卢福营.农民流动:嵌入村民自治的新变量——浙江省奉化市庄家村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3-5.
[3]王春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民主”与“有效”治理的匹配问题[J].社会学评论,2020,8(6):34-45.
[4]钱雪飞.农民城乡流动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2005(2):20-24.
[5]汤夺先,李静.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民族地区发展的负效应[J].宜春学院学报,2013(8):22-29.
[6]汤夺先.解析与审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民族地区的影响[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11.
[7]朱宇,林李月.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时间过程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2016(6):820-828.
[8]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EB/OL].[2021-05-11].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2106/t20210628_1818826.html.
[9]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21-04-30].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4/t20210430_1816933.html.
[10]李升,苏润原.户籍地禀赋与流入地融合——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人口,2020,35(4):41-56,67.
[11]国家统计局.2017-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21-07-21].http://www.stats.gov.cn/.
[12]彭新万,张凯.中部地区农民工回流趋势与政策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6):230-235.
[1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8.
[14]扈新强,赵玉峰.流动人口家庭化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人口,2017,38(6):18-25.
[15]王换芳.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对流出地的影响——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农村为例[J].人民论坛,2014(8):231-233.
[16]杜海峰,顾东东.中国人口净流出地区的农村基层组织现状——以河南省Y县为例[J].行政论坛,2017,24(6):71-80.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18]朱姚军.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多元动力系统研究[D].阜阳:阜阳师范学院,2017.
[19]于发友,任胜洪,林智慧,等.新时代推进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面向(笔谈)[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6):25-37.
[20]江立华,张红霞.流动与秩序:社会治理视野下流动人口的秩序整合[J].社会科学辑刊,2015(5):40-44.
[21]何兰萍.公共文化生活空间与农村文化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2):8-13.
[22] 褚松燕.中国互联网治理:秩序、责任与公众参与[J].探索与争鸣,2015(1):36-40.
[23]何阳,汤志伟.互联网驱动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网络化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9(11):69-74.
[24]王仕勇,张成琳.利用互联网推进社会治理精准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8(8):35-42.
[25]陆益龙.后乡土中国[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7.
[26]贺丹.新时代乡村人口流动规律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3):26-31,153.
[27]杜启平.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农村人口流动[J].宏观经济管理,2020(4):64-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