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海林,董四代.孙中山民生史观诸问题探讨——兼与徐国利教授商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6):1-5.[doi:10.15986/j.1008-7192.2016.06.001]
点击复制
孙中山民生史观诸问题探讨——兼与徐国利教授商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8-7192/CN:61-1330/C]
- 卷:
-
35
- 期数:
-
2016年06期
- 页码:
-
1-5
- 栏目:
-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 出版日期:
-
2016-12-25
文章信息/Info
- 文章编号:
-
1008-7192(2016)06-0001-06
- 作者:
-
王海林; 董四代
-
(1.武夷学院暨福建省统战文化武夷山研究基地,福建 武夷山 354300;2.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 关键词:
-
孙中山; 历史观; 民本; 民生; 两个维度
- 分类号:
-
K 257;D 693.0
- DOI:
-
10.15986/j.1008-7192.2016.06.001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徐国利把孙中山的历史观界定为“道德取向的民本史观”是不准确的,因为只有以社会发展的分析,才能把握伟大人物的历史观,民本作为一个政治范畴不能作为定义历史观。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和大同主义作为同一思想的不同表达,他的历史观只能界定为民生史观。民生主义有现实和理想两个维度,前者体现着对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判断的关系,后者则有理想主义和道德价值的超越批判性,仅仅把它理解为道德理想主义是不准确的。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评价孙中山的历史观,才能形成对它的科学认识。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学说在中国研究(1899-1923)”(14XKS010);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从‘礼运大同’到‘中国梦’:中国理想社会追寻轨迹”(2013C046)
收稿日期:2016-10-09
作者简介:王海林(1980-),男,武夷学院暨福建省统战文化武夷山研究基地讲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董四代(1947-),男,武夷学院暨福建省统战文化武夷山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E-mail: whl800612@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