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 刘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光明日报,2016-05-28(01).
[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17.
[4] 胡亚敏,闵建平.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6):184-189.
[5] 葛兰西.狱中杂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 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7] 张骥,申文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我国思想宣传领域而临的挑战与实现方式探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1):163-168.
[8] 龙治刚.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3-58.
[9] 侯惠勤.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2):5-12.
[10] 袁铎.认同与拒斥从政治合法性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当代建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4):23-26.
[11] 王慧星,李克钦.话语权的重构——论经济全球化境遇中的意识形态弱化问题及其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4-6.
[12] 黄蜕.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特点[J].社会科学家,2015(12):126-131.
[13] 刘骏民.中国经验的普遍意义[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1):21-24.
[14] 丁堡俊.重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和话语体系[J].政治经济学论,2013(1):19-21.
[15] 黄金辉,丁忠毅.“他者”视野下的中国软实力分析及其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8):119-124.
[16] 张廷干.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话语逻辑[J].学海,2013(7):10-14.
[17] 卢凯,卢国琪.论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话语体系的路径[J].探索, 2013(5):14-18.
[18] 李江静.新形势下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着力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94-101.
[19] 周银珍.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多维诠释[J].江苏大学(社会科学版),2017(2):39-45.
[20] 廖胜刚.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关键词:合法性、现代性与话语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8-42.
[21] 曹国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的重建[J].广西社会科学,2005(7):6-9.
[22] 王丹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话语难题及消解[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6):36-39.
[23] 申文杰,张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我国思想宣传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实现方式探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1):163-168.
[24] 潘玥斐.深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6-19(01).
[25] 马晨,雷琳.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J].社会科学,2017(1):73-77.
[26] 张杨乐.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考辩及其实践路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5-50.
[27] 邓纯东.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14(4):58-59.
[28] 刘先春,关海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当代构建[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3):22-29.
[29] 陈玉刚.试论全球背景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J].国际观察,2007(2):36-42.
[30] 严三九,武志勇,吴锋,等.论具现代与普世价值的中华文化价值理念及其国际[J].传播文化与传播,2014(1):10-34.
[31] 谢伦灿,杨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对策研究[J].现代传播,2017(12):110-114.
[32] 肖行.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当代建构[J]. 理论月刊,2015(3):19-22.
[33] 曹天航.中国共产党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9-13.
[34] 杨寄荣.关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5(8):43-47.
[35] 欧祝平.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重建[J].求索,2014(7):4-7.
[36] 张杨乐.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考辩及其实践路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5-50.
[37] 曹天航.中国共产党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9-13.
[38] 魏建国.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J].法政探索,2014(2):117-119.
[39] 黄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特点社会科学家[J].社会科学家,2015(12):126-134.
[40] 胡智锋,刘俊.主体·诉求·渠道·类型:四重维度论如何提高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力[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5):5-24.
[41] 李希光.话语权视角下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