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安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创新、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SK2017ZD30);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中江淮分水岭区域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税务风险规避与税收筹划的研究”(SK2018A0429);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安徽省区域创新要素集聚对科技服务型企业绩效影响研究”(sk2017B04); 2019年滁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课题(A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239000, China)
industrial integration; poverty-stricken rural areas; Jinzhai County;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operators
DOI: 10.15986/j.1008-7192.2019.04.010
备注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安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创新、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SK2017ZD30);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中江淮分水岭区域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税务风险规避与税收筹划的研究”(SK2018A0429);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安徽省区域创新要素集聚对科技服务型企业绩效影响研究”(sk2017B04); 2019年滁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课题(A
以六安金寨县为例对安徽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目前金寨县社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二三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较高,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明显。金寨县产业发展具有区域和环境资源独特、文旅资源丰富、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农村产业融合程度相对较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水平有待提升、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促进六安金寨县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应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融合红利共享,大力发展金寨特色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产业链延伸型纵向融合,拓展产业功能,推动产业横向深度融合。
Taking Jinzhai County of Lu'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of Anhui Province, and finds that the steady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nzhai County of Lu'an City in Anhui Provinc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high, and the surplus of primary industry labor force is obvious. Jinzhai Count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unique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he rich cultu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national and local policy support, while it also faces many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such as a relatively lower degree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rural areas, the growth level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remaining to be improved, and a defective benefit linkage mechanism i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 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of Jinzhai County,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new types of agricultural operator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nterest linkage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sharing of dividends i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 vigorously the characteristic ecological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Jinzhai County to promote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extension, and expand industrial functions to promote the horizontal and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ies.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脱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堡垒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创新,能够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培育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国内外学者针对农村产业融合开展了诸多研究。美国学者Negrouponte认为创新最多、成长最快的领域应该位于广播、印刷和计算机三个圆圈技术边界融合的交叉位置[1]。Yoffie将产业融合定义为“采用数字技术后原来各自独立产品的整合”[2]。Alfonso G和Salvatore T认为将产业融合包括分位市场融合、产品和业务融合以及技术融合三个方面[3]。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首次提出“第六产业”的著名理论[4],后来为日本政府采纳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予以实施,极大促进了日本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内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冯小伟[5]、郭晓杰[6]、姜长云[7]、苏毅清[8]和孟秋菊[9]等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价值和必然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芦千文[10]、吕岩威、刘洋[11]、孙学立[12]、李洁[13]等围绕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类型和路径开展研究。陈学云[14]、刘海洋[15]、赵之阳[16]、周阳敏和桑乾坤[17]对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农村产业融合,又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要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融合中坚力量,以地区农业作为基本依托及融合基础,通过技术渗透、制度创新、要素集聚及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优化和整合农村产业有关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以培育和发展农村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国内外学者在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类型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针对贫困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的文献为数不多,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鉴于此,在新时代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以全国重点贫困县金寨县为例对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金寨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金寨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金寨县在中央和省市的大力扶持下,积极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进取,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管理和落实,走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招商兴县和旅游富县之路,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就,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由表1可知,2017年金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 079 356.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6 403.7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8 836.5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44 115.9万元。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 303 081万元,同比增长15.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 620.3万元,同比增长11.8%。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46 404万元,同比增长21.9%。但目前来看,金寨县在省内县域经济发展中还是比较落后,仍是全国重点贫困县,现有重点贫困村71个,贫困户2.9万,贫困人口8.43万,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
根据三大产业产值绝对值的增长趋势,同时结合三大产业产值占比分析可知,从2013年到2017年,金寨县农村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出稳中有减的趋势,而第二产业的占比走势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第三产业占比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从2013年的36.95%到2017年的41.15%,上升速度较快。金寨县农村第一产业在经过技术革新、优化积累过后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化发展。通过人力、资本的加大投入和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使得第二产业不断进步,第二产业的高收益率和农业发展对第二产业支撑的需求使第二产业的规模仍在继续壮大。第三产业最近几年的上涨趋势也非常明显,服务业逐渐成为贫困地区主要经济发展导向,在三大产业中占比逐步与第二产业趋近甚至超过了第二产业,可见农村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的几年里,金寨县第三产业很有可能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因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推动金寨县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该充分利用好金寨县独特的文旅资源优势,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养生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由表3和图2可以看出,金寨县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近乎占据一半的劳动力,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各自约占四分之一,说明安徽省金寨县经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严重不平衡,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过高,劳动力过剩,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偏低,劳动力明显不足。从金寨县三大产业运行情况来看,第一产业产值较低,第二、第三产业产值较高,就业结构的转变明显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变,资源配置效率低。这种不合理的就业结构将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大力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岗位,促进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与此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完善社会保险,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由表4看出,不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镇居民,2014—2017年金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逐年上涨。从绝对数来看,农村居民从2014年的8 287元到2017年的10 85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万元。城镇居民从2014年的20 610元上涨到2017年的26 731元,上升幅度明显。城镇居民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4年的2.487下降到2017年的2.46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出微小的下降趋势但依旧很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平衡现象仍然很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和直接原因是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发展不均衡,城乡产业结构失衡,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金寨县农村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农村就业机会少,再加上工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很多人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就业以获取更高的报酬。农村地区教育的落后又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家庭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特色农业生产。而第一产业农业虽然已经逐步走向现代化,但是其相对于第二、第三产业所创造出的产值还有很大距离,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将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参与二三产业并分享产业融合的增值收益,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 产业融合发展优势
2.1 区域自然和生态资源优势明显金寨县位于大别山北部,具有优良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森林资源,其经济林产业、茶产业、菌药产业等产业发展基础坚实。全县林地440万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5%,茶园17万亩、栗园50万亩、毛竹26万亩、油茶18万亩、山核桃8万亩、中药材10万亩。金寨县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林交汇地带,其森林有700余种树木,还有不少珍贵树种,其中银杏、金钱松和香果树等已被列入国家保护树种。大量的茶园、栗园和药材田盛产茶叶、板栗、中药材,使金寨誉有“名茶产地”“板栗之乡”“西山药库”的美称。六安瓜片是中国传统历史名茶和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金寨特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金寨县也是安徽省药材重点产区之一,中药材种类多、数量大。药源动植物有237科,达1 300余种。主要野生中药材有灵芝、石斛、茯苓、鱼腥草和金樱子等,年产值10亿元左右。
2.2 文旅资源丰富,品牌优势突出首先是文化优势。金寨县地处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的重要策源地、发源地,被誉为“红色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金寨县先后诞生了11支红军队伍,域内革命遗址遗迹众多,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金寨县也诞生了很多优秀革命将领,如上将洪学智、中将皮定均和张贤约等59位开国将军。金寨县的茶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休闲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应该顺应文化旅游开发的趋势,积极发挥红色文化和茶文化优势,推动金寨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其次是旅游资源优势。金寨县“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丰富,其中1个5A景区,6个4A景区,5个3A景区,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寨有八大旅游景点,其中天堂寨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5A级风景区。红军广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包括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博物馆、红军烈士墓园、洪学智将军纪念碑等,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色革命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为金寨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3 政策支持优势十分显著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的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应该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2018年6月,农业农村部也下文要大力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金寨县是国家首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12年成为全国人大机关的对口帮扶县,备受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享受中央各部委以及省里的各种扶贫政策支持。2015年,金寨县成为光伏扶贫试点县。2017年,全县实现了光伏扶贫全覆盖。2018年7月,金寨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必将为金寨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强大的依托平台。2018年,金寨县持续推进“3115”脱贫攻坚计划,实施“十一个工程”。这些政策和条件一方面能够促进金寨县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为金寨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持,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3 产业融合发展困境及原因
3.1 金寨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困境(1)农村产业融合程度有待提高。近年来金寨县积极响应国家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文旅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推动了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但是整体来看,金寨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仍然处于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融合层次较浅。金寨县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尚不合理,区域内种植业发展数量较多,但是规模较大的为数不多,且农产品多数停留在原料销售和初加工销售阶段,深加工水平较低,附加值较低。金寨县自身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旅游项目仍然相对单一,竞争力水平有待提高。金寨县农业内外产业链条仍然较短,农业多样性功能尤其是生态、旅游和康复养老等新型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使得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够紧密,直接制约着金寨县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水平有待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连接现代农业与传统个体农户的重要桥梁,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金寨县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涌现出一批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一定的成效。虽然金寨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体上看,仍然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较少、单个主体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方式相对单一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着人才、技术和土地等要素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金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壮大发展。金寨县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0余家、专家合作社3 000余家、农村家庭农场2 000余家,在数量上发展较快,但是缺乏规模较大、组织化水平较高和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园区。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不足,引领作用不够明显。一部分新型农业主体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经营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市场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帮扶带动农户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力有限。
(3)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有待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解决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立足于农民、惠及农民,保障农民在产业融合中的正当权益。目前金寨县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积极创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化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模式,积累了一些创新做法。比如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采用的“农业车间”模式、槐树湾乡的“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上街去电商公司采用的“乡亲计划”私人订制模式、梅山镇的“保底收益,固定分红”模式等。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金寨县大多数经营主体并没有进行利益联结模式的创新,仍然是采用订单式合作等传统模式,且订单履行效率不高,合作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未能采用股份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助信息获取优势,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可能会使农户利益遭受侵害。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尚未建立,农户难以充分分享到产业链延伸、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增值收益,更难以合理分享到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融合的收益,必将极大挫伤农民参与产业融合的积极性。
3.2 金寨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困境的产生原因(1)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气候和地形等自然条件恶劣是制约金寨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金寨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季风明显、雨量充沛、梅雨显著且夏雨集中。为多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发展,也制约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从地理位置看,金寨县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与周围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区域联动发展受限,无法将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顺利转换为当地经济发展优势,难以大规模的推广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及科学技术,从而严重影响金寨县农村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
(2)农户产业融合观念薄弱、缺乏现代农业知识。金寨县位于大别山区,区域环境相对闭塞,传统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模式观念根深蒂固,很大一部分农户依旧保持原来的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大多数以家庭为基本生产活动单元的农户,由于受到土地政策和固有观念的影响,缺乏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合理认知,产业融合观念较为薄弱,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健康养老、生态旅游等农业非传统性功能无法得到有效挖掘。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校对较低,缺乏具有较强现代农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职业性农民。同时,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以及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民都更愿意选择到外地寻求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农村地区发展极度缺乏专业化人才。这些都将不利于推进金寨县农村地区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壁垒凸出。技术、资本、土地和政策要素不足是制约金寨县农村产业融合深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金寨县农村地区以传统散户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效率低,再加上山区交通不便,很难引进现代机械化生产技术,致使金寨县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普及程度较低。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影响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休闲旅游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大部分产业融合项目对土地要素需求量较大。然而,金寨县四面环山,农村土地分布相对零散,少有连成大片的土地,农村地区土地流转也存在诸多困难,致使很多产业融合项目难以有效实施。部分土地常年荒废无人耕种,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施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必然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目前金寨县农村金融机构布局较为单一,农村信用社难以承担支持农村产业融合的重任。基层银行网点的储蓄功能明显,而针对涉农业务贷款不足。金寨县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农村产业融合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国家和政府针对金寨县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但是与现有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需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且政策执行的延续性和实施保障机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农林经济司课题组(2016)[18]、苏毅清、 游玉婷(2016)[19]、孟秋菊(2018)[20]等学者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该重点从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构建和完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农村产业多样化功能,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入手。因此,结合金寨县农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4.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注入新活力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政府可以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能力、竞争力的提高。利用金寨县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集大别山旅游观光、茶叶采摘、餐饮、休息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创建农民田间学校和乡村实训基地等方式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完善职业农民职称认定、社会保障制度和配套政策体系,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大力扶持金寨县龙头企业“甲级队”,发挥龙头企业管理效率和市场能力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带动作用,推动其在产业融合中的有效渗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广农民合作社,使农民之间采取一定合作的方式将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料联合一起经营,形成一种互助式的农业生产模式,打造规模化和专业化联合经营体。探索“农民+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增值。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金寨县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效率化发展,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4.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保障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要加快金寨县农村地区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寨县交通闭塞现状,这将有利于金寨县的特产如茶叶、板栗、毛竹等转销外地,把地区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继而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同时加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干道、交通集散点、城市旅游点等旅游场所厕所建设管理,大力推进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建设。要推进农村山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减轻梅雨季节因山洪水涝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大力支持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搭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公共信息服务范围,提供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大力普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实现与农业的融合,形成“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新模式,打开金寨县油茶、中药材、板栗等农产品的销路,拓宽产品市场,实现农商直供、产地直销,同时能够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到营销、物流等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开发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多种功能,还可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4.3 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融合红利共享目前,金寨县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分散的农民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只有通过建立农民与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把零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结在一起,农民才能真正从中获益。针对金寨县的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现状,一是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土地流转,鼓励农户依法采取出租、转让和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稳定土地流转关系; 二是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签订合同,利用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经营优势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稳固农民和企业的关系; 三是要大力推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支持农民以土地和房屋抵押入股,将收益分为保底收益和按股份分红两方面,农民变股东,有权利参与分享产业融合增值收益,将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带动农民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积极性。另外,还应积极创新其他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选好主导产业和正确的利润分享方案,完善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建立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助于促进产业融合红利共享,提升农民参与产业融合的积极性,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
4.4 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产业链延伸型纵向融合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产业,调整优化农林产业结构。第一,加强有机茶叶的基地拓展和茶园改造,发展无性系良茶园和生态茶园。第二,大力发展板栗、猕猴桃、山核桃等特色林果种植业,建设林下经济种植基地。第三,加快粮食种植基地的建设,发展温室、光伏大棚设施,创建金寨优质稻米品牌。第四,推进石斛、灵芝、天麻等中药材的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推动中药材种植业增产增值; 大力发展山羊、白鹅、黑毛猪、有机鱼等特色养殖品种,建设优质禽畜基地和生态水产基地。这些措施有助于加快金寨县特色现代农林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生态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大力普及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平台扩大市场范围,实现特色农产品外销远销。大力构建农产品全产业链,打造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农产品到终端消费品的无缝连接,实现规模效益,促进产业链延伸型纵向融合。
4.5 依托特色支柱产业,拓展产业功能,推动产业横向深度融合充分利用金寨县独特的文旅资源和自然资源,以旅游产业为依托,积极开发“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集聚资源推动新型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与文化、生态、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第一,“旅游+文化”。充分利用金寨县红色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金寨文化旅游品牌。发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基地,加快金寨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进一步推动文化馆、历史文物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推进梅山红军广场和红军纪念园的建设,打造红色文旅小镇,大力弘扬金寨红色文化,推动红军精神传承。以六安茶谷金寨段建设为重点,推进观景平台和生态茶园等景点建设,打造集茶叶采摘、餐饮和观赏于一体的生态茶谷。第二,“旅游+农业”。采用农旅双链模式,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和休闲农业,鼓励农户个体经营乡村农场、乡村民宿和农家乐餐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乡村农业旅游产业园。第三,“旅游+康养”。立足金寨县天堂寨片区的生态资源禀赋,有效利用“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影响力,深入推进旅游与生态养生、户外锻炼的有效融合。全力创建“养生化”和“生态化”的绿色景区,大力发展养老养身、度假疗养和有氧健身等新产业、新业态,精心设计与打造乡村登山健身、温泉和避暑场所等品牌项目,推进旅游、文化和生态养生等产业渗透融合,打造极具金寨特色的新型旅游产业,促进农村产业横向深度融合发展。
5 结 论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针对金寨县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融合红利共享,大力发展金寨特色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产业链延伸型纵向融合,依托特色支柱产业,拓展产业功能,推动一二三产业横向深度融合。促进金寨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利于推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如期摘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 [1] NEGROUPONTE. The media lab: inventing the future at MIT [M].New York: Viking Press, 1987:112-119.
- [2]YOFFIE D B. Introduction: CHESS and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C]// YOFFIE D B.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Boston,1997:1-35.
- [3]ALFONSO G, SALVATORE T. Does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imply convergence in market? [J].The Electronic Industry Research Policy,1998,22(4):27-19.
- [4]今村奈良臣.把第六次产业的创造作为21世纪农业花行产业[J].月刊地域制作,1996(1):89.
- [5]冯小伟. 基于产业融合的河南省农业旅游发展探索[J]. 农业经济,2014(3):113-114.
- [6]郭晓杰. 现代农村视域下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J]. 商业时代,2014(5):122-124.
- [7]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5-10.
- [8]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 [9]孟秋菊.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2):76-83.
- [10]芦千文,姜长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对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J].江淮论坛,2016(1):25-28.
- [11]吕岩威,刘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模式、优劣比较与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2017(12):16-21.
- [12]孙学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组织模式及其路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1):57-63.
- [13]李洁.农业多元价值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8(11):127-132.
- [14]陈学云,程长明.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产融合路径:逻辑必然与实证判定[J].农业经济问题,2018(11):91-100.
- [15]刘海洋.乡村产业振兴路径:优化升级与三产融合[J].经济纵横,2018(11):111-116.
- [16]赵之阳.以产业融合引领乡村振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8):60-64,74.
- [17]周阳敏,桑乾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兴旺问题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58-63.
- [18]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3-28.
- [19]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 [20]孟秋菊.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2):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