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方案探究”(181011); 陕西省社科界2019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区域协作与智慧服务研究”(2019Z084)
作者简介:孔 丹(1983-),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新媒体运营; 任党利(1977-),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E-mail: kikixauat@163.com
(Librar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freshman educ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DOI: 10.15986/j.1008-7192.2019.06.014
信息化时代,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改变,使得高校新生具有了一些新特征。受时代冲击和新生特点变化的影响,国内高校新生教育需要注入新的活力。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作为高校新生教育不可或缺的参与力量,其改革效果的好坏可为新生教育整体优化提供参考。在对国内高校新生入馆教育现状概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高校新生入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并介绍了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和改革举措,由此指出高校新生教育的优化方向。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change of the way people live and learn renders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niversity freshmen.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times and the changes of new undergraduates, there is a need to inject the new vitality in the universities freshmen education in China. The freshman admission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arts, so that the reform effec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freshmen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quo of the freshman admission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points out existing problems, analyzes relevant causes and then introduces a series of innovations and reforms for the freshman admission education in XAUAT library in recent years, thus proposing the optimization direction of university freshmen's education.
高校新生教育是高校依据培养目标和高等教育的特点,针对新生在思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需求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1]27。高校面向新生的有效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适应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成长动力,为其今后校园内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开端。高校新生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身份认同教育、入学生活指导、入学学习指导、图书馆入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学安全教育[2]等方面。
作为在校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是新生教育不可或缺的参与力量,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的入馆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图书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国内高校图书馆大多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并把此列为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剖析和研究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对于高校新生教育的优化,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我国的高校新生入馆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现阶段新生入馆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模式,内容和形式相对较固定,为新生尽快熟悉和使用图书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内高校新生入馆教育,普遍采用“教育周”或“教育月”的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大约用1~2周或1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入馆教育[3]。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会为新生提供纸质版《图书馆使用手册》,并在图书馆官网主页设置新生专栏,或在入学季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方便新生对图书馆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目前高校新生入馆教育最常见的方式为集中参观、讲座培训、入馆教育测试三种。集中参观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迎新季,组织新生分批实地参观图书馆并进行讲解; 讲座培训是通过为新生集中宣讲,使其对图书馆概况、馆藏、数字资源、使用规则等有初步了解; 入馆教育测试则是在新生对图书馆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的基础上,通过试卷或学习平台测试,巩固和加深新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随着时代变迁,接受教育主体的思想和学习能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教育模式不断产生新的要求,期待更加贴合其需求的教育,传统的高校新生入馆教育模式面临一系列挑战。
高校生涯第一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转折期,在这一阶段个人逐渐形成对高等教育的态度,而这一态度将直接决定其能否适应高校生活。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陆续有30多个国家高校开始开展“新生头年计划”[4]。反观国内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大多集中于刚入学的几周或月余,加上同时期的其它学习任务,短时期内新生需要接受大量的教育内容,应接不暇,时间紧任务重,根本来不及消化吸收,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无论是发放资料、网络宣传,还是开展讲座,均采用的是“我来讲,你来听”的教育模式,只是图书馆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简单罗列。有调查显示38.8%新生认为部分教育活动只是走过场[5]。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引起新生足够的兴趣和关注,自然不能激发新生的主观能动性,愿意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致使教育效果打折。
数字化时代,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工具的普及,大众越来越习惯通过在线渠道进行学习。但是,在一项对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的调研中,发现只有13%的图书馆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在新生入馆教育中的潜力作用没有发挥出来[6]。
高校图书馆现有入馆教育以集体教育形式为主,走马观花式的统一参观和集体参加讲座、报告会等方式,忽略了个体差异,有调查显示,69.1%的新生认为入学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5] 。而每位新生面临的困惑不同、吸收水平不同、适应能力不同,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自然应区别对待,产生问题时特别需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把新生入馆教育作为例行事务,很少会在结束后收集新生的意见与建议,了解新生对入馆教育的看法,因此新生在接受入馆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没有有效的反馈途径。这样既不利于后期新生教育工作的改进,也无法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
新生入馆教育作为高校新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高校新生教育当前问题的缩影。因此,处于同一时代背景、面对相同受教育主体的两者,不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似的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也近乎相同。
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新生入馆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很少能像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一样,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新生入馆教育,将其作为一整年的规划进行实施。新生的入馆教育,大多作为例行公事,只是在新生入学之初,沿用往年惯例,将所有流程机械化重走一遍。而新生刚刚入学,尚未开始校园生活,大部分新生对图书馆的印象,还停留在简单的借还功能上,对文献资源查找、文献传递、数据库使用等以后有助学习的实用技能掌握方面的问题并未暴露。当问题真正出现,需要提供指导时,由于新生入馆教育缺乏延续性,导致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同样,高校新生教育也存在着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开展时间过短,造成各种教育内容安排频繁,使人应接不暇,学生无法消化吸收的困境。
国内对高校新生教育和新生入馆教育的相关研究,均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受传统学生管理理念影响,更偏重于对新生的集中式管理和教育。多年来国内高校新生教育和入馆教育,局限于发放指南、参加讲座、参观馆舍的固定模式,在教育过程中,以说教形式为主,强调学生对纪律、条例及权威的服从。而随着时代变迁,作为近年来高校生源主力军的“95后”“00后”,性格上更为张扬和自我,倾向通过参与式体验获得经验,无论是对新生教育还是入馆教育的一味说教和管制形式,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抵制。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受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全球化冲击,大众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移动网络时代,大众习惯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互联网工具,轻而易举地运用网络获得足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得他们更乐于通过线上途径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同时移动工具和移动应用的普及,大众逐渐习惯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作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新生代主力军,新生们更是移动学习的蹙拥者,不论是高校新生教育,还是图书馆入馆教育,通过线上途径进行传播推广,可以大大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高校新生以“95后”“00后”居多,大多数“95后”“00后”也是“独二代”,成长于“独一代”家庭的他们,自小浸染在宽松、民主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中,个性上更为张扬,凡事多从自我角度考虑,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化服务。新生群体特征的改变,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高校新生教育向个性化发展。当前国内侧重集中式管理的高校新生教育和入馆教育模式,明显不适应新生推崇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无法全面覆盖新生的不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主要由个别部门或个别馆员在开学季临时承担。同样,国内高校大多也未专门设立新生教育负责部门,新生教育工作主要由各学院辅导员、学生处、管理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临时组成团队,协作参与进行。在开学季新生教育或入馆教育工作完成后,临时团队马上解散,几乎从来没有从新生那里收集过相关活动效果的信息,教育效果好坏自然无从知晓。新生教育评价机制的缺失,使得教育质量无法得到及时反馈,从而无法为新生教育的优化提供借鉴。
正是发现了当前国内高校新生教育中的不足,为了激发新生入馆兴趣,引导新生顺利进入浩瀚的知识海洋,探索新生教育的优化路径,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结合时代特征和新生特点,在坚持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对新生入馆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尝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将新生的定义广义化,只要对图书馆某一资源或服务有疑问的同学,均视为新生。因此新生服务对象,既可以是大一的新同学,也可以为进入科研阶段的研究生同学,甚至于已经毕业的校友。自去年暑假开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推行假期不打烊举措,并计划在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上添加图书馆的官方微信二微码,使准新生们假期里通过手机或实地参观就能提前对图书馆有所了解,有疑问也可随时在微信后台或现场咨询,为新生入学后快速熟悉图书馆、使用图书馆提供便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的“微指南”版块内容,由多名学生小编负责,人员跨越本科大一至大四以及硕士研一至研三各个年级,作为过来人和经历者,他们更清楚新生对图书馆的疑惑有哪些,哪些知识是新生迫切需要了解的。同时,指南除了对常规内容的介绍,更加注重数字资源的推广,通过提高新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使其掌握研究的方法与手段,为之后的学习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作为较早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2013年搭建之初,专门在菜单中设置“读者指南”和“常见问题”栏目; 2017年增设“微指南”版块,每周对各种渠道获得的图书馆使用中的疑问专门进行解答,每年的新生入学季,更是会在微信中加大介绍密度; 今年初,在微信中特别引入智能回复系统,使读者疑问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答。同时,VR全景导览正在紧锣密鼓的后期制作中,即将为新生在入学前就身临其境地参观图书馆,提前对图书馆布局和规则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了解提供新途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会不定期走访院系,针对个别对某类数据库使用或学科研究有困惑的新生,会特别进行一对一地指导。各平台中学生的特殊疑问,也会得到专职馆员的一对一解答。同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大胆创新,在即将开馆的草堂校区新馆,实施“导师+学生团队”的全新管理模式。根据学生兴趣意愿,将其划分到不同岗位,通过系统培训,使团队成员获得相应岗位技能。目前,第一批“五育知行社”社员暨管理学员已招募完毕。待到新馆开馆,这批同学将从刚入校的学弟学妹中继续遴选学生馆员,教授相关技能,充实到馆内的各个岗位。
近年来,不少网络平台提供成熟的在线考试系统,无需支付巨额的购买及维护费用,或者投入过多的人力开发成本,为资金相对紧张的图书馆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常用的在线考试系统有问卷星和金数据两大平台,目前已在读书月期间进行了小范围测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专门建立了信息交流小组,将各部门骨干纳入其中,针对新生在主页、微信、微博等平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联合沟通给出解决方案。同时,按月将学生的建议意见统计汇总,对于大家普遍存在的疑惑,编辑专题推文,进行集中答复; 反映较多的问题,尽快整改解决。目前,电子形式的馆长信箱即将推出,以后面对新生提出的棘手难题,不再需要层级上报,将会直接得到权威、快速地解答。
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方面,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和尝试,获得了良好效果。新生入馆教育作为高校新生教育的一部分,两者在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上,具有共同性,因此可以互为借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成功经验,为高校新生教育的优化提供了方向。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新生教育不能仅仅作为阶段性宣传来认知。每年都有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大批新生进入同一所高校,个体发展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的适应期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应提高重视程度,将新生教育当作一种延续性的教育来开展。无论处于哪个学习阶段的同学,在校园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应得到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耐心地解答,高校成立专门的新生教育部门势在必行。专职的新生教育部门,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开展服务,确保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部门可以仿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将新生教育向前推进至暑期、向后延伸至无限,以有效缓解入学季新生面对各式学习无法消化的压力,随用随学保证新生将学习内容熟记于心。
面对自主意识强烈的“95后”“00后”新生,传统的以面向集体进行普及教育的说教形式已经落伍。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应改变一味的填鸭式灌输的说教方式,适当引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从而提高新生的认可度。考虑到“95后”“00后”新生更习惯通过网络和移动平台获取知识的特点,可参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做法,邀请高年级同学加入到教育内容数字化制作过程中,他们对于新生的焦虑、困惑和疑问更加有发言权,因此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以同龄人易于接受的文字、图文结合或视频演示的形式,将相关教育内容通过不同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信息时代,手机上网已成为大众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7],而微信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常态化社交手段,已经紧密融合进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8],微信公众平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随之成为一个新的教育改革方向。目前高校基本均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可在平台中专设新生教育菜单或新生教育版块,罗列新生入学初期常见问题; 针对新生特殊疑问通过后台专人解答; 投入资金,制作校园VR全景导览,添加至微信菜单中,使新生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校舍布局线上游览。移动学习和知识技能的碎片化学习是信息化背景下当代学生学习的重要行为特征之一,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使得新生能够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推崇个性、自我的“95后”“00后”新生,一方面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知识欠缺,另一方面又期待能够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得到满足自身需求的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体验式教育形式轻松,寓教于乐,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借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导师+学生团队”的全新教育方式,在新生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由经过培训的高年级学长引导初入校园的学弟、学妹们进行学习。这种由高年级学生传授知识,带领新生学习的形式,相比老师与新生的交流,由于身份和角色的不同,同龄人间的沟通和学习必然更为顺畅,充分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同伴式教育可以实现教育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共赢。
考试作为检测某一阶段学习情况的手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新生教育告一段落后,可通过考试考察新生的掌握情况。考试的目的是让新生更加适应校园生活,属于普及性教育的范畴,因此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多数在线考试平台,可供用户免费使用或仅收取少量费用。而且,与传统纸笔考试方式相比,在线考试内容按照一定的组卷策略随机生成,突破了时空限制,更加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常用两大在线考试平台功能如表1所示,各教育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适合自身需求的系统。
完整的教育闭环应是施教者传授,受教者吸收并反馈,施教者改进,受教者再吸收的过程。“95后”“00后”新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如果没有有效的反馈渠道,疑问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极容易对教育方产生失望和不满情绪。同时教育方由于没有及时获得新生的反馈,对教育效果的好坏自然也无法知晓。因此,高校在新生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设置有效的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受教育方的意见和建议,还应对新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力求之后的教育过程不断优化,越来越好。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大众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均发生改变,对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新生由高中阶段向大学生活迈进的衔接纽带,高校新生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之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新生教育工作也应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为高校新生教育优化提供了思路。高校可通过在新生教育观念、方式、内容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行改革举措,以保证新生教育工作有效推进,进而实现高校和学生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