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地的定位是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带一路”对陕西提出了建设“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的新要求,一直以来陕西是我国的文化大省,蕴藏着周秦汉唐等历代十三朝的文化底蕴,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艺术跨文化交流到世界,使这些优秀文化“走出去”也是陕西建立人文交流基地的一个重点。陕西省近年来除了大力建设艺术文化场馆,还开展了大量的国际跨文化项目。其中尤为瞩目的是以“丝路”为主题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其是继上海国际艺术节后的第二个国家级艺术节,艺术节自2013年开始策划,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了6届。这类国际文化艺术节的建立与举办,是陕西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重要人文交流基地的积极实践。在这些实践过程中,美术展览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展示方式需要大量的专业策展人,同时在《十三五陕西人才规划》关于统筹推进我省各类人才队伍发展中,也将推进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列为第一项,因此,策展人的培养与输出是陕西省近年来人才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4],也是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陕西文化,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促进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互鉴的关键环节。输送培养优质的策展人需分析目前策展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此笔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丝路国际艺术策展培训”参培学员中抽取了30位包含授课老师及参训学员的陕西地区从业策展人,进行结构式访谈调查,可反映出目前陕西策展人一定的教育背景及专业的构成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与文献分析总结出陕西区域策展人的现状及问题如下。
2.1 策展人数量供不应求
近年来我国按照中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总体目标,文化和旅游部在领导全国文化发展事业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美术馆的建设,在推进美术馆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建立了大量的美术场馆[5]。其中数量激增的美术馆对于美术类专业管理策划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相关人才培养缺失之间的“供不应求”问题,是各大美术馆面临的一大挑战。我国策展人现阶段根据自身性质可以分为机构常设策展人及独立策展人。机构常设策展人通常就职于某艺术机构,如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画廊等,所策划的展览大部分也是与机构相关的展览。而独立策展人则体现出“独立性”,是指具有一定专业学术背景,能根据自己独特的学术理念来策划组织艺术展览,并且其身份不隶属于任何博物馆、美术馆或其他展览组织机构的专业人士,仅与各个机构服务合作策划各类展览。从机构常设策展人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全国文化系统所属的国有美术馆共有265家,全国从业人员2 725人,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 497人,具高级职称的399人,平均每馆不到2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末,全国美术馆有528个,比2017年增加29个,从业人员4 744人,增加168人。全年共举办展览7 021次,比上年增长3.9%,参观人次达3 721万人次,每馆平均专业人员仍不到10人[6]。由此可见,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迅速、进步显著,但美术馆专业人才配比依然不高。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美术馆逐渐国际化,有部分美术馆开始增设策展部,部分专业策展人员开始为美术馆服务,但由于人员的研究专业、数量等限制,使得美术馆与独立策展人合作越来越多,这些发展也体现出我国市场对于独立策展人的需求。
策展人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人才配比不足的情况,加之策展人本身就存在东西分布不均的情况,就Hi艺术2020年发布的《艺术机构从业者生存现状调查》,59.62%的艺术机构从业者在北京,其他35.7%分布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包含陕西省在内的其他地区仅占4.68%。另外,根据《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陕西省共有各级博物馆296家,陕西省的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艺术产业、大型艺术活动逐渐发展,数量激增,这些发展急需专业的艺术管理复合型人才。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仅西安市相关机构对于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保守计每年在2 000人左右,并以25%的速度逐年递增,扩大到陕西乃至周边地区,社会的需求量更大。根据陕西省2016年文化数据统计,2016年末全省共有国有美术馆4个,从业人员仅123人。全年共举办展览72次,参观人次25万人次。截至2019年末,陕西省民营美术馆数量持续增加,而从业人数依然数量不足,与全国趋势相同。在陕西省,策展人仍然属于较缺乏的专业人才。
2.2 策展人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策展专业教育在我国开展得较晚,目前我国的策展人多数并非专业科班出身,多为转型型策展人,这些策展人多数为艺术史论、纯艺术、新闻媒体、艺术经济等相关专业,其中真正接受策展相关专业教育后从业的策展人凤毛麟角。策展人专业的展览策划需要涉及多个维度的知识,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同时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等方面的内容[7],目前由于我国策展人专业教育的普遍缺失,导致这些策展人的自我跨界式发展,这样的发展缺乏体系,也使得我国策展人的水平高低不齐。此外,策展人教育同样存在东西地区差异,陕西地区开设策展人相关专业的院校较少,策展人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更加明显。在“丝路国际艺术策展人”培训项目的调查中我们得出陕西目前从业策展人专业的主要集中在纯艺术专业及艺术相关专业,占比80%,拥有相关艺术管理专业背景的策展人仅仅只有3%,其他包括艺术批评、历史、中文等专业占比1%~2%不等,同时策展人学历普遍为研究生学历以上,占到了本次调查人数的80%以上,而博士率达到了33%。此外,此次所调查的陕西地区策展人拥有海外求学经历的人数占到了53%,其中获得海外教育学历的为13%,大多数策展人的海外教育经历为参与短期海外培训。通过调查可以得出陕西地区从业策展人员学历普遍偏高,超过半成拥有海外求学经历,但大多数并未接受艺术管理相关专业培养,与国外成体系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陕西地区目前关于策展人培养的模式与体系尚不完善。陕西从业策展人多数并非从艺术管理类相关专业科班毕业的专业人员,且在从业前所受教育虽大多数为美术相关专业,学历也逐渐提升,但在艺术管理、策划方面的专业培训较少。大多数策展人都是从业后进行再学习,这样的学习随机性大,体系化不明显,这也是造成陕西策展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2.3 策展人跨文化能力有待提高
据统计,“一带一路”倡议沿线涉及65个国家,这些国家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制度、宗教、观念、风俗、语言。战略的实施与发展需要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整合,需要大量的跨文化交流人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陕西举办了大量的跨国文化活动,如丝路艺术节、陕西文化和旅游节等,此类活动数量激增的同时与之相伴的就是对高质量跨文化交流人才的需求。策展人作为跨文化交流人才的一种,其专业特性就是跨文化的交流与整合,但在各项跨文化活动的落实过程中发现陕西地区策展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仍有待提高。以丝路策展培训所招募的30位陕西地区策展人师生为例,虽80%以上的学历达到研究生文化水平,但英语交流沟通能力达到学术沟通无障碍的仅 13%,且大部分策展人仅会英语一门外语,会英语兼其他外语的仅3%。当然,语言对于跨文化交流只是一个基础的沟通工具,陕西地区策展人除需提高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而外,还需提升其他方面的跨文化能力。学者陈国明在原有的跨文化能力建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为整体的跨文化能力模型,其中包括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性与跨文化有效性[8],这些相关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对陕西地区策展人跨国传播丝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策展人对本土文化的理解需加深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要使我国的优秀文化“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陕西美术策展人不仅需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理解各国文化艺术,更应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深入理解,对陕西本土文化有所研究。由于我国策展人诞生之初是受到大量的西方现代哲学与思想的影响,目前陕西地区策展人对于陕西的特色文化、风俗、艺术等理解的深入程度仍需加深,只有真正理解了本土文化,才能在各项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中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
就目前陕西省策展人现状来看,陕西地区策展人存在人才配比不足,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人员跨文化能力、本土文化理解力亟须加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