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国外媒体‘一带一路'话语空间和趋近化语义构建研究”(2019SJA2164); 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三方协作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研究——思政课程的角度”(2019JSJG340); 2020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
作者简介:赵 琼(1981-),女,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E-mail:565318968@qq.com
(Kewen Colleg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model of Extended Units of Meaning; diplomatic discourse; image of China; intentionality; interpretation
DOI: 10.15986/j.1008-7192.2021.01.012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话语权与发言权越发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外交话语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的话语,是关于国家的外交政策或外交理念的话语及其话语行为[1],体现国家文化传承、意识形态、重大利益、战略方向和政策举措等官方基本立场[2]。外交话语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国家领导人及外交部发言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展开外交实践的工具,其所蕴涵的意识形态是否被认同更是关涉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重视,外交话语已成为研究外交问题的一个新视角。我国国内学界从语言学(如武瑷华[3]; 魏在江[4],康俊英等[5])、外交学(如刘昌明等[6],仇华飞[7])和翻译学(如钟含春等[8],胡开宝等[9])等视角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外交话语的构建模式和特征、传播机制和接受情况以及翻译方法和路径等,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而对于语言在建构国际政治现实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极大推动了外交研究对语言本体的关注,丰富了外交话语分析的视角。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建中国外交话语语料库,借助扩展意义单位模型和语料库检索工具,通过分析中国外交话语语料中节点词的强力搭配词、典型类联接、语义倾向以及所蕴含的语义韵,探讨我国外交话语的特点及其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同时本文还将从意向性视角探索中国外交话语的主体生成过程,从动态角度阐释中国外交部如何选择话语形式,从而将其代表的国家态度立场与意识形态有效传递给国际社会。
Sinclair[10]24-28倡导语料库驱动的扩展意义单位研究。研究者收集大量真实的语言数据,以扩展意义单位为基本单位来研究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归纳语言使用的真实特点和策略,从而实现词语的形式与意义综合一体的最大路径(maximal approach)研究,进而挖掘话语背后的态度倾向和建构意义。因此本研究从中国外交部官网上收集2013年至2020年王毅担任外交部部长期间在国际场合发表的重要演讲84篇,共计176 964字,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2日。首先借助BFSU PowerConc1.0,对与节点词共现的显著搭配词进行归类和分析; 其次借助Antconc 3.4.4观察其在索引行的部分类联接模式来总结这类语言形式所蕴含的语义倾向,进而分析出该语篇中的语义韵,揭示中国外交话语构建的中国形象。最后从意向性角度,阐释话语语篇的主体构建过程,揭示王毅部长如何选择语言形式来表明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关系时的立场和原则,传递中国声音。
共选(co-selection)是新弗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语言交际过程中形式与形式、形式与意义的共选。共选理论认为,形式选择不是独立或单一进行的,词汇与词汇、词汇与语法、词汇和语法结合而成的型式(pattern)与意义之间,都形成了可描述的共选关系[11]。基于共选研究,以Sinclair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扩展意义单位(extended unit of meaning,简称 EUM)分析模型,该模型由五个构成要素共同界定,包括节点词(node word)、搭配(collocation)、类联接(colligation)、语义倾向(semantic preference)和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
Stubbs将该模式各层面的共选关系概括如下[12]:
A. 搭配——词——共现词形
B. 类联接——词类——共现语法类
C. 语义偏好——话题——文本连贯
D. 语义韵——动机——交际目的
其中,搭配涉及的是词与词层面的共选,是意义单位的核心部分; 类联接关涉具体词项与抽象语法的搭配关系; 语义倾向和语义韵则分别探讨语义和语用层面的共选关系,语义倾向揭示了词汇、语法和意义之间的共选,即搭配词拥有的特定语义特征或语义场; 而语义韵则体现了词汇、语法和功能的共选,指向的是说话者的目的或态度[13]。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使得意义单位的研究从单个词和固定短语扩展到所有围绕节点词(词项)而产生的相关型式(pattern),实现了词语、语法、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共选,是比较全面的语言描述模型。
Sinclair等[10]34认为语言研究者在文本中识别扩展意义单位的步骤始于节点词。节点词是居于节点位置的关键词项,它可以是单个词语或短语,由研究者根据其研究内容和目的选定。由于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中国外交话语的特征及所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且“China”作为名词位于高频词列表的第一位,因此笔者确定“China”为潜在的意核,由此展开搭配词、类联接、语义倾向(semantic preference)和语义韵分析。
Sinclair[14]170将搭配词定义为“文本中的两个或多个词语在彼此的短距离内出现”。搭配词提取后就要进行统计测量,检验各搭配词与节点词之间的相互预见和相互吸引程度[15]106,从而找出单词的共现趋向。计算搭配强度(collocability)的主要算法包括:互信息(MI, mutual information和MI3)、Z值(Z-score)、T值(T-score)、Log-log值、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n)、Dice系数等[16]94-98。其中T值(T>2.0)有偏重功能性词汇的高频词问题,而Log-Log提高了实词搭配词的权重, 更适合于借助搭配词进行内容分析。故本研究选取在两种统计方法中都排在前面的实词作为China的显著搭配词。笔者在BFSUCollocator1.0输入节点词China,设置跨距(span)为-4/+4,提取前30个显著搭配词(表1)。
将表1中China的显著搭配词按照词性划分为动词类搭配词,名词类搭配词和形容词/副词类搭配词。其中动词类搭配词如committed, supports, continue, calls, host/hosted, worked等描述了中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的姿态和方式,营造出主动作为的语义氛围。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事务,支持国际公约,主办国际交流会议,通过各种方式为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贡献一份中国力量。believes, stands, hopes, welcomes则体现了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外交互动中所持有的坚定的立场、信念、对客观主体的态度及对未来的期盼与追求。import一词表明中国支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愿意向世界打开市场、让各方分享机遇的积极态度。
名词类搭配词如South Sea, Africa, United States, ASEAN, People's Republic, Communist Party, EU主要包含国际关系和政党组织界定性词汇,一方面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与国际社会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表明中国政府及其政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和决心。
形容词/副词类搭配词如ready,firmly,always,biggest表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构建与国际社会良好互动关系时的一贯性和原则性,给人一种坚定、值得信赖的感觉。
类联接是词语搭配发生于其中的语法结构和框架[17]。研究发现,无论语义韵还是语义偏好都高度依赖句法结构,呈现出高度语境化和句法化的特征[18]。通过检索,全库包含China的索引行共有3 366条,限于篇幅,笔者借助Conc-Sampler提取了其中300条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语料中节点词China的类联接主要型式为China-NC和China+and+NC(NC为国家名); China+V和Pre+China(介词集中在节点词左侧,如between、in、of等),下面依次展开分析。
(1)China-NC和China+and+NC。“China-NC” 和China+and+NC的搭配结构分别出现了62次和22次,主要涉及中国与有关国家地区组织在政治、经济、安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互动。China位于语序较前位置,一方面突显了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的积极姿态; 另一方面这两个类联接又是一个并列结构,各成分在语法上处于平等关系,因而营造出一种平等信任、休戚与共的感觉。这样的类联结呈现出的语义韵为中国在国家关系中倡导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展现中国影响力。
(2)China+V。“China+V”类联接型式共121条,勾勒出中国主动作为的姿态。经过索引行分析,有两类动词的语义氛围较为突出,一类为“采取行动”的动词,另一类为“表达观点”的动词(表2)。
观察其所在检索行发现,China+V类联接动词类型中,采取行动的词类比表达观点的词类丰富得多,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重视通过实际方案来为世界政治、经济及和平发展贡献积极因素。
持续类动词表明了中国在外交关系中的一贯立场,构建了一个言行一致,有信用的国家形象。如
① China will remain a promoter of world peace….
② China has remained a staunch supporter for globalization, for multilateralism, and for the free trade system.
③ ….China has continued to pursue constructive dialogue with the US this year.
④ China will continue to uphold the equality of countries, regardless of their size, strength and wealth, ….
在以上例子中,虽然remain和continue都含有中性语义倾向,意为“持续现状”,但扩大类联接范围,与其结伴出现的右侧宾语都含有积极语义色彩,可表述为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维护世界和平,支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通过建设性对话与世界各国保持平等友好关系,整个语境释放出积极向上的语义氛围,唤起人们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支持和赞誉。
提高类动词和决策类动词展现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事务中的积极行动,构建了一个敢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如
⑤ China will firmly fulfill its due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⑥ China is creating greater power of peace and energy of friendship.
⑦ China has advocated a negotiated solution to the Korean Peninsula nuclear issue based on the simultaneous achievement of complete denuclearization….
⑧ China has signed cooperation agreements on pursu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ith almost all Central Asian and Transcaucasian countries.
以上例子中,动词语义倾向为“现有状态/现象的提升”和“决议/协议的提出/签署”,弥漫着强烈的积极语义色彩,与右侧结伴的名词或名词词组一起,表明中国承担国际责任,提出国际争端解决方案,签署合作协议,其构筑的语义韵为中国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塑造了一个务实,有担当,追求和平和发展的大国形象。
语境中情态助词对语义韵在意义单位内的构建也起到了辅助作用,中量值情态动词will/would表示意愿,彰显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责任的积极态度。
表达观点类动词主要通过认知类和情感类两种心智模态词表现出来,展现了中国对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事态判断和情感倾向。
⑨ China wants to have a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issue through dialogue and negotiation,….
⑩ China does not intend to seek dominance over regional affairs but to offer mo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other countries.
两例中表达观点类动词所体现的主导语义倾向为“中国有明确的立场和对事态判断的原则”,中国在外交场合适时发出中国声音,积极主动阐明中国立场,即不干涉别国内政,主张对话和协商,努力推动国际秩序向公平公正方向发展,语义韵可归纳为中国赞成和平方案和合作共赢,尊重他国主权。
(3)Prep+China。由于介词的多样性,“Prep+China”的情况较为复杂,通过观察索引行数据,发现in China结构(出现11次)和between China结构(9次)的语义韵展现较为明显,主要用于阐述事件发生的地点、范围。例如
B11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led to a new wave of thriving exchanges among the people and regions of the two countries.
B12 …forest stock increased by 4.56 billion cubic meters from 2005, as a result of new afforestation in China since 2000,….
B13 We will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operation forum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
B14 My job has taken me to 31 African countries and allowed me to see first hand the progress in Africa's development and the robust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and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deep-roote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通过观察以上句子,in China关涉国内事务,between China聚焦国际关系,将观察范围扩大至in China 和between China的两侧,意核扩展为中国国内方针政策(Reform and opening up, afforestation),国际互动(forum, friendship),其主导语义倾向积极意义十分明显,即“中国的内政方针政策以及国际互动取得了丰硕成果(thriving exchanges, increased, new impetus, progress)”,呈现出积极语义韵,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愿与世界人民共享合作成果的中国形象。
上文以扩展语义单位为框架,静态描述了节点词China的显著搭配词、主要类联接形式,语义倾向和语义韵,分析了我国外交话语的特点及其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下面笔者从意向性视角动态阐释中国外交话语的主体生成过程,说明外交发言人如何有意识地选择语言措辞,讲好中国故事,传达国家观点、立场与态度,并投射到听话者的心理空间,从而赢得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形象,并在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必要的引领作用。
意向性作为当代心智哲学的重要概念,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19世纪,哲学家、心理学家布伦塔诺( Franz Brentano)将其重新引入到哲学研究,并由胡塞尔(Husserl)等继承和发扬。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将意向性定义为“心智对事物、属性和事态进行关指、表征或替代的能力”。美国著名心智哲学家塞尔( John Searle)也有过类似的表述,认为意向性是“心灵的一种特征,通过这种特征,心理状态指向或者关于、论及、涉及、针对世界上的情况”[19]65,具体表现为人的心智以意向性的关指能力为出发点,对外界某一物理存在感知、再现和表征时的各种心理感受,如信念、愿望、畏惧、要求、希望、喜好、怀疑、谴责等等。心智哲学下的语言研究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物理性工具,本身并不具有意向性的属性,在语言的使用中,人们将表征事物属性和状态的能力“寄生”于实际存在的语言符号上,使它获得寄生意向性(parasitic intentionality),因此语言的意义是意向性的衍生,语言的选择是发话者有意识的语义导向行为。
中国语言学家徐盛桓提出的意向性框架理论为语言的意向性分析提供了具体方法。该理论下的意向性框架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两个维度; 意向态度又可以被细分为三个子类别:心理状态,心理估量和心理取向。其结构如下
意向内容是意识活动关指的内容以及这样的内容如何归结为一定的语言表征方式。意向态度是话语主体在一定情景和语境中对意向内容所指向的对象产生的心理感受的反映[20]。即
(1)体现为一种心理状态,包括认知主体对关指对象产生的如相信、知道、怀疑、害怕、希望、热爱、憎恨等等的心理状态[20]。上文中认知模态词和情感模态词正体现了以中国和中国政府为认知主体的心理状态。再如
B15 China respects Europe and appreciates your achievements. We never interfere in Europe's internal affairs. Likewise, we hope Europe will also respect China and appreciate the choices made by the Chinese people.
该例中意向内容关涉别国国内事务,前半部分意向态度体现为尊重和欣赏,表明中国在对待欧洲各国的内政事务上秉持着客观态度,尊重并欣赏其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后半部分的意向态度为希望,表示的是这样一个事态:欧洲各国对中国人民的选择还未给予相应的尊重和理解,在未来中国希望实现这一目标。
B16 We sternly condemn and oppose terrorism in all forms and support both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counter-terrorism cooperation.
该句中指向恐怖主义的心理状态是谴责和反对,指向反恐合作的心理状态是支持。基于不同命题,话语发起人有意识地选择了能表达不同心理状态的语言,将自己的意向态度施加在不同内容上,反映出中国政府对事态的不同判断和立场态度。整体上,对于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件或情形,中国外交话语赋予其积极正面的意向态度,反之中国外交话语则选取带有消极语义韵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反对的心理状态。这些含有寄生性意向的词汇投射到听话者心理空间,促使其做出相应的反应,理解中国外交立场。
(2)体现为对对象作出的心理估量,认为对象显(显要,与之相对的为“次要”)于、前于、显(显现, 与之相对的为“隐现”)于、先于……另一(些)物[20]。例如句子的起始单词或短语具有认知显著性,极易激活读者头脑中的施动—受动认知图式,从而有意识地将事件归因于特定群体[21]134。因此通过改变参与者的位置,即变换主动或被动语态的形式来隐现或突显某些语言要素,都是话语构建者主动选择话语形式的结果,暗含发话者在评估事物时不同的心理估量。
B17 We support the core role of the UN and WHO in responding to health emergencies and in improving the global public health governance system. Public health issues should be moved up on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 Major international health project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nd a health Silk Road taken forward.
在上例中,集体名词we作为施动者被置于句首得到显现,其被赋予的意向态度包含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理认知,是集体意向性的体现,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愿与国际社会组织一起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国际视野。而对于具体事务(公共健康议题和项目)的处理上,则采用隐去施动者的被动句式,多以客观事实形式表达出来,突显客观性和事实性特征,暗含各国应摒弃成见,通力合作提升公共卫生事业,才能抗击病毒带给全球的威胁。展现了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客观理智的特征,在国际舞台上勇于发出中国声音,表明中国态度,提出中国方案,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3)体现为观照某物的某种心理取向, 如对对象以常态的(中性的)、形象的、委婉的、谐趣的、夸张的、亲切的、责备的、美/丑化的等心理取向加以观察和叙述[20]。
B18 We have a saying in China, a distant relative is not as helpful as a close neighbor. You may choose your friends, but not your neighbors. The Asia-Pacific is our common homeland where we all belong and grow. We should cherish and take good care of it, focusing our efforts on shaping the future through partnership.
在这段文字中叙述指涉对象为促进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中国的谚语“远亲不如近邻”是在意向态度作用下的比喻表达,将国与国形象化为邻居,将之间的关系描述为“helpful”,将亚太地区比喻作我们的共同家园(homeland),“belong”“grow”给听话人以归属感,“cherish ”“take good care”表达对家园的依恋和热爱,是情感的流露。形象的比喻和情感的刻画,使得中国的外交话语充满了真情和温暖,将构建亚太新型伙伴关系,促进亚太地区美好未来的意向态度自然而然传达给听话人,引发听话人共鸣,增强了中国外交话语的接受度。
总之,中国外交话语根据不同的意向内容,灵活采用筛选组织话语形式,将中国的意向态度寄寓在这些语言形式上,使得中国的外交话语呈现积极的语义倾向和语义韵,有效地向世界表明中国立场和态度,传递中国声音。
在国际舆论态势下,阐述中国的外交价值观,进而赢得国际认同,赢得国际话语权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利用语料库软件定量分析了中国外交部部长2013-2020年间的重要讲话,总结并归纳了以“China”为节点词的显著搭配词及典型类联接,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中国外交话语的语义倾向和态度语义韵,以及由此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然后从意向性视角动态分析了中国外交话语的生成过程,研究发现,中国外交话语蕴涵积极色彩,并通过有意选择话语形式,将中国国家集体意向赋予在外交话语形式上,表明中国立场,分享中国成就,保障国家安全,并在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等方面传递中国方案,达成国际共识,赢得话语权,构建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中国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