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黄山市传统民居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传统民居全生命周期的前期规划、建筑设计、建造营建、运营管理四个阶段出发,提取与传统民居评价的相关理念,提出弘扬本土传统文化、把控空间形态特征、鼓励节能环保措施、管理施工运营过程四大地域生态理念,以此为依据进行调研分析,结合现有国内外评价标准与体系的相关评价指标,筛选出评价指标。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咨询对黄山市传统民居研究经验丰富的专家,将专家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积累转化为可判定的标度值,以判别指标的重要性。最终将专家打分结果输入yaanp(网络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出评价框架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构建黄山市传统民居的评价框架。
针对黄山市传统民居,通过对各项指标打分的方式,结合权重计算最终分数,根据得分情况评估其在黄山市内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其保护与利用的价值参考。同时,新建民居也可以了解评估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关注民居地域特征,保持当地民居的建筑风貌。
1.1 弘扬本土传统文化
(1)规划选址理念。受限于当时自然环境与传统理念的影响,黄山市传统民居在规划选址阶段主要形成了两种方式[12]。一是“负阴抱阳”的规划理念,即背山面水的规划选址理念。村落选择背靠大山,临近水源的平地,此处往往青山碧水,环境优美,气象祥瑞。二是“象形附会”的规划理念。传统观念往往将山势抽象地比作动物。如宏村的村落布局如同牛胃,村落布局呼应动物的形象,表达了村民对美好寓意的向往(图1)。
(2)细部装饰技艺。黄山市传统民居中的空间装饰手法极具徽州地方特色,依托高超的雕刻技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装饰风格。其中装饰多集中在天井周围的木构件、门头、地扶、藻井等部位。柱头以木雕技艺为基础,通过组合突出了建筑结构的特点。富裕的村民会在门头和地扶用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进行装饰,象征其地位[14]; 而普通村民受限于经济能力,门头装饰会用门头花及轮廓墨线等彩画进行装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愿景[15]。
1.2 把控空间形态特征
(1)街巷空间。黄山市村落中街巷空间的转折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类型:直线型、折线型和十字型。直线型的空间有助于消除两侧高大墙体带来的紧张感; 折线型的空间引导性强,具有空间提示功能; 十字型的空间尺度丰富,具有放大局部空间,强化价值的作用(表1)。
(2)建筑空间。①入口、仪门空间。入口空间是传统民居大门前的空间,由建筑入口立面与巷道构成,注重打造门头部分,常用砖雕和起翘的檐口装饰。仪门空间是入口到内部的过渡空间,常用手法有:利用庭院进行过渡,庭院布置精致,搭配各式各样绿植; 大门之后设置一轩廊作为过渡,中间门常保持关闭状态,人从两侧面门进入,有类似照壁阻隔视线保护隐私的作用(表2)。②天井空间。天井是黄山市传统民居中的核心空间,根据围合方式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常见于普通老百姓的民居,体量较小,天井一面通过入口墙体围合,被称作“三水归堂”; 另一种是天井被建筑四面围合,常称作“四水归堂”。天井具备改善室内环境的作用,可增加采光,加速空气流速,从而改善室内光照条件和温度(表3)。③厅堂空间。厅堂空间是传统民居中会客和举办家庭聚会的场所,多为三开间,厅堂居中,左右为厢房,堂大房小,装饰精美,规格较高。厅堂的陈设极其讲究,两侧靠椅、茶几依序摆放,桌上常摆四大件,东面为花瓶,西面为镜,中间置钟摆,两侧放帽筒,被称作“钟声瓶镜”,寓意“终身平静”。④庭院空间。黄山市传统民居的整体布局非常紧凑,其院落与我国北方和中原地区的院落在尺度上相差较大,通常占用土地面积较小,整体较为封闭窄小,但其布局方式灵活多样,能适应狭小的场地条件(表4)。⑤厢房及附属空间。厢房是传统民居的主要居住场所,一般开间较小,进深较深。室内地坪常被抬高500毫米,以防止地面积水进入室内,并加设排气孔,加速室内潮气排出室外。附属空间则是用于摆放杂物的空间,常与楼梯结合,利用灰空间扩大面积(图2)。
1.3 鼓励节能环保措施
(1)通风遮阳体系。①改善室内通风条件。黄山市夏季温度较高,宜采取有效通风措施调节室内温度,使室内环境达到舒适。主要通过引入室内风与增加气体交换两种方式来改善室内通风条件(表5)。②遮阳措施。黄山市夏季温度较高,太阳辐射量较大,遮阳措施不可或缺,主要通过挑层、窗户的处理与控制天井尺度进行遮阳处理[16]。挑层与天井尺度控制是通过形成建筑阴影来调节温度; 窗户的处理则能够改善其密闭性,更好地促进自然通风。研究显示,双坡屋顶的建筑形式能够减少室内热量,是传统民居中受太阳辐射最为集中的部位。经计算,在相同气象参数条件下,双坡屋顶太阳辐射热量比平屋顶少1.22千瓦/(平方米·天)(以晴天为例)[17](表6)。
(2)防潮防湿体系。黄山市传统民居的主体结构以木材为主,维护结构的材料以砖石为主。因黄山市气候潮湿多雨,平均年降水量达1 700~1 900毫米,主体结构的木材易受潮损坏。因此防潮除湿措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防止雨水进入室内空间,避免积水可能对主体材料造成的损坏,及时将雨水排出室外(表7)。
(3)防火防腐体系。黄山市传统民居中大量部位与构件使用木材,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常见防火措施有三类:一是利用墙体与水渠阻断火势的蔓延; 二是控制建筑间距,利用整体布局划分防火分区; 三是汇集雨水,收集能短时间灭火的水源。同时考虑必要的防腐措施,减少虫害,延长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图3)。
1.4 管理施工运营过程
(1)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管理从对施工技术、本土材料运用考虑,节约了成本,也体现了地域特色。此外,增加对传统工法的考察,能够鼓励施工工艺的创新与传承。
①屋顶构造技术。黄山市传统民居的屋顶多为双坡屋顶,常见屋顶做法有:一是屋面主要用材为徽州当地产的青瓦片,荷载轻,且热塑系数较大,白天温度较高能吸热,晚上温度较低时可放热。二是采用椽上铺设瓦片或者加望板、望砖,在板瓦上铺设盖瓦,将盖瓦反扣在两板瓦之间以利排水,使雨水直接流入天井水池。三是在椽子之间加保温材料或将底瓦直接铺在椽条下,上面增设一层屋面,两层之间留一定空隙,以增加屋顶的保温性能,提高室内的舒适性(图4)。
②墙体构造技术。墙体是建筑构成的基本元素,具备防风防砂的作用,黄山市传统民居通过特殊构造技术增加了墙体的防火与保温性能。防火主要通过马头墙,常见做法是在普通墙体上砌筑青砖,粉刷为白色的墙体,上部用小青瓦压顶,在形式上层层叠叠,错落的马头墙能够防止火势蔓延。保温则是通过增加空气层和加入其他材料。在墙体间隔一定距离隔出一定厚度的空气层,能有效增加墙体的保温性能,在冬季提高室内温度。同时墙体内还可置入秸秆、松木等植物,形成复合保温墙体材料,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图5)。
(2)运行过程管理。运行过程管理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民族文化,满足用户功能性需求并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给居民带来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影响。主要从地域文化传承来进行分析和评估,措施围绕对民族风俗的宣传展开,如在特定时间举行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