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永新.一个人的文学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2\]贺仲明.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文学中的农村“新人”形象——从人物主体性角度出发\[J\].文艺争鸣,2020(1):62-70.
\[3\]田翠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政策回顾与展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28-329.
\[4\]李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问题\[J\].社会学研究,1990(4):89-96.
\[5\]李向振,李佳浩.“污名化”与“农民工”主体性的双重建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29-35.
\[6\]贾平凹.河山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23.
\[7\]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6):11-26.
\[8\]杨辉.推移与抒情:《河山传》里的世情、天地和众生\[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4(1):58-65.
\[9\]戴哲.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形象的叙述与想象研究(1978—2016)\[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10\]张学昕.时代变局中人性与命运之殇——贾平凹长篇小说《河山传》读札\[J\].南方文坛,2024(1):89-95.
\[11\]梁海.从“进城”到“围城”:农民工叙事的另一个维度——论贾平凹的《河山传》\[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2):93-98.
\[12\]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机制与政策问题研究\[R\].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2014年研究课题汇编,2015.
\[13\]孙中伟,刘林平.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研究四十年:从“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新移民”\[J\].学术月刊,2018(11):54-67.
\[14\]王道勇.社会称谓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形象变迁\[J\].中州学刊,2016(1):74-79.
\[15\]江立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工转型:一个新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9(6):80-85.
\[16\]贾平凹.天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17\]刘明真,栾梅健.稗官职志 观风俗知得失——论贾平凹《河山传》的艺术新变\[J\].南方文坛,2024(1):96-99.
\[18\]孟繁华.变革时代的人民传记——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河山传》\[J\].文艺争鸣,2023(9):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