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沫若. 沫若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 谭光辉. 症状的症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 郭沫若.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2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4] 郁达夫. 郁达夫全集:第4卷[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 郑伯奇. 郑伯奇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6] 伊藤虎丸. 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 王春雨.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创造社的影响[D].沈阳:辽宁大学,2009.
[8] 范蕊. 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诗歌与肺病的互动关联[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70.
[9] 黄金麟. 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身体的形成[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10] 陈艳烽. 中国现代文学中肺结核的浪漫隐喻与消解[D].宁波:宁波大学,2009.
[11] 苏珊·桑格塔. 疾病的隐喻[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12] 郁达夫. 郁达夫全集:第1卷,小说(上)[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3] 郭沫若.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9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4] 滕固. 中国现代小说经典文库:滕固[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2.
[15] 张资平. 冲击期化石[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16] 陶晶孙. 音乐会小曲[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27.
[17] 黄晓华. 前期创造社作家疾病书写与现代人的建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3):143-149.
[18] 李怡. 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9] 李兆忠. 喧闹的骡子[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