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 钱理群.“我给他的回报,是丰富的痛苦”——钱理群的知识分子精神史[N].南方周末,2016-11-21,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923.
[3] 夏济安.夏济安选集[M]. 增订版.吉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4] 李欧梵.光明与黑暗之门——我对夏氏兄弟的敬意和感激[J].季进,杭粉华,译.当代作家评论,2007(2):10-19.
[5] 夏济安.旧文化与新小说[M]//夏济安选集(增订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6] 王洞,季进.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二(1950-1955)[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5.
[7] 李欧梵.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M].上海:三联书店,2000.
[8] 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总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9] 李凤亮.彼岸的现代性——美国华人批评家访谈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 李杨.“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两种读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1):81-98.
[11] 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12] 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 张旭东.只有五四才能帮助中国在全球化中找到方向[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148980/9231046.html,2009-05-04.
[14] 刘纳.嬗变:幸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马启民.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代际传承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5):1.[doi:10.15986/J.1008-7192.2017.05.001]
AStudyontheMarxistIntellectuals’IntergenerationalInheritanc[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7,36(06):1.[doi:10.15986/J.1008-7192.2017.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