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辛方坤.“三治融合”视域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建构——基于上海D社区的探索[J].社会科学,2018(3):21-28.
[2]薛东,翁祖彪.基于居民美好生活的社区公共空间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75-80,90,169.
[3]杨宏山,陈蛟.邻里中心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建设[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4,16(2):24-27.
[4]谌卉珺,蒋琳.社区认同与社区参与:邻里空间的再造[J].行政科学论坛,2018(11):57-61.
[5]瑞· 福里斯特,张大川.谁来关注邻里[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8,25(2):128-146,6.
[6]李保军.南京市的邻里关系[J].社会,1998(11):23.
[7]宋言奇.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空间效应[J].城市问题,2004(5):47-50.
[8]王琪,陈霞.传承优秀邻里文化 推进社区共同体建设[N].光明日报,2021-04-19(08).
[9]房亚明,刘远晶.人本主义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优化配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4):109-120.
[10]陈铭,石新宇.生活需求导向下的安置小区传统邻里空间重塑研究——以武汉红光安置小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9):125-126.
[11]王清河.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研究——以B广场发生的多主体冲突事件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21(4):117-120.
[12]卓健,孙源铎.社区共治视角下公共空间更新的现实困境与路径[J].规划师,2019,35(3):5-10,50.
[13]曾莉,周慧慧,龚政.情感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再造——基于上海市天平社区的实地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2020(1):46-52.
[14]孙小逸,黄荣贵.再造可治理的邻里空间——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院,2014,11(3):118-126,143-144.
[15]孙向谦,刘娜.空间理论视域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治理——以上海市X区“邻里汇”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22,31(3):61-67.
[16]谭立满.空间正义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实现路径研究——以W市J社区停车系统改造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9(11):49-55.
[17]杨建科,张骏,王琦.公共空间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公共性建构[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9):19-25,106.
[18]钱坤.空间重构:老旧小区社区营造的治理逻辑[J].长白学刊,2021(3):137-142.
[19]吴军.城市社会学研究前沿:场景理论述评[J].社会学评论,2014,2(2):90-95.
[20]温雯,戴俊骋.场景理论的范式转型及其中国实践[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44-53.
[21]祁述裕.建设文化场景 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以生活文化设施为视角[J].东岳论丛,2017,38(1):25-34.
[22]丹尼尔·亚伦·西尔,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M].祁述裕,吴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3]吴军,夏建中,特里·克拉克.场景理论与城市发展——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J].中国名城,2013(12):8-14.
[24]余丽蓉.城市转型更新背景下的城市文化空间创新策略探究——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9(11):56-62.
[25]余华.社区营造:协商空间的构建及地方归属感——以杭州良渚文化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1):19-26.
[26]文军,高艺多.社区情感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6):28-36,169-170.
[27]贺霞旭.空间结构类型与街邻关系:城市社区整合的空间视角[J].社会,2019,39(2):85-106.
[28]文军,黄锐.“空间”的思想谱系与理想图景:一种开放性实践空间的建构[J].社会学研究,2012,27(2): 35-5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