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徐松.增订唐两京城坊考[M]. 李健超,增订.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2]妹尾达彦.隋唐长安与东亚比较都城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
[3]杭德州,雒忠如,田醒农. 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J]. 考古学报, 1958(3): 79-93, 155-156, 162-170.
[4]马得志. 唐代长安城考古纪略[J]. 考古, 1963(11): 4-6, 595-611, 637.
[5]唐长安城兴化坊遗址钻探简报[J]. 文物, 1972(1): 43-46.
[6]安家瑶. 陕西西安唐长安城圜丘遗址的发掘[J]. 考古, 2000, 394(7): 29-47, 114-116.
[7]张全民,辛龙. 陕西省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遗址[Z].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3.
[8]龚国强.有关隋唐长安城城门的几个问题[J].华夏考古,2018,128(6):16-21, 42.
[9]董鉴泓. 隋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汴梁)城的比较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 1991(2): 1-9.
[10]王才强. 隋唐长安城市规划中的模数制及其对日本城市的影响[J]. 世界建筑. 2003(1):101-107.
[11]王晖,曹康.隋唐长安里坊规划方法再考[J].城市规划,2007,238(10):74-80, 87.
[12]王树声. 隋唐长安城规划手法探析[J]. 城市规划, 2009, 33(6): 55-58, 72.
[13]郭璐. 中国都城人居建设的地区设计传统:从长安地区到当代[D]. 北京:清华大学, 2014.
[14]王树声,崔凯,王凯. 北宋吕大防《长安图》补绘研究[J]. 城市规划, 2016, 40(12):58-64.
[15]郭璐. 隋大兴城市规划的知识体系——以历史人物为线索的文献考察[J].城市规划, 2019, 43(3): 9-16.
[16]韩骥,关镇南. 西安古城保护规划[J]. 城市规划, 1982(2): 47-52.
[17]韩骥. 创新保护模式 兑现城市价值[N]. 经济日报,2011-08-13.
[18]王美子.隋唐长安城格局、遗存及标识[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9]张薇.隋唐长安城自然形胜及其保护研究[D].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20]常海青.唐城绿带建设与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J].风景园林,2012,97(2): 43-48.
[21]肖爱玲.古都遗址保护现状分析及建议——以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为例[C]//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六辑).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3: 173-180.
[22]陆建松. 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120-126.
[23]单霁翔. 关于大型古代城市遗址整体保护的思考[J]. 考古, 2006, 464(5):3-14.
[24]陈同滨. 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大遗址保护[J]. 建设科技, 2006(22): 58-61.
[25]张忠培. 中国大遗址保护的问题[J]. 考古, 2008, 484(1): 18-26.
[26]孟宪民. 温故求新:促进大遗址保护的科学发展——大遗址保护思路再探[J]. 东南文化, 2009, 209(3): 7-17.
[27]郑育林. 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问题的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 2010, 40(3): 40-46.
[28]何流. 大遗址概念起源发展及其属性探究[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4,34(2): 68-73.
[29]汤羽扬. 大遗址协同保护规划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 34(4): 4.
[30]陈同滨,王琳峰,刘翔宇,等. 高速城镇化进程下的大遗址整体保护规划策略研究——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 34(4): 7-13.
[31]郑振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地下文物的意义与作用[J].文物参考资料,1954(9): 39-47.
[32]杨华民,鲍永刚,滕铭予.中国地下文物基本情况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情报学报,1997(4):278-282.
[33]刘颂华.对“地下文物埋藏区”制度的研究[J].东南文化,2015,243(1):22-28.
[34]西安:禁止开发利用地下文物埋藏区[J].城市规划通讯,2015,791(15):10.
[35]刘文佳,吴蓓.基于“层积”视角下的城市考古遗址保护[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8,50(2): 23-31.
[36]RODERS A P, OERS R V. Guidance on 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s[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2, 2(2): 104-114.
[37]腾磊.何为文物影响评估(CHIA)[N].中国文物报.2014-05-02(06).
[38]FRANCESCA N, MARIAROSARIA A.“Economic 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 come strumento per valutare gli impatti dei grandi progetti di riqualificazione delle città costiere siti Unesco. Il caso studio di Torre Annunziata nel golfo di Napoli[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2015,15(2):75-98.
[39]叶建伟,冯艳,袁世兵.遗产影响评价方法发展综述及我国的应用前景[J].华中建筑,2016,34(7):25-28.
[40]艾莎·帕梅拉·罗杰斯,顾心怡.建成遗产与发展:应对亚洲变化的遗产影响评估[J].建筑遗产, 2018, 9(1): 13-21.
[41]PATRICK P, PETER G, FRANK V,等.提升遗产影响评估:对ICOMOS指南的分析批评[J].中国文化遗产,2019,91(3):105-106.
[42]张松,陈鹏.英国城乡规划体系中的保护区评估与管理[J].城市建筑,2015,171(10):28-31.
[43]吴晨,郑天,沈洋. 基于长效治理机制的管控导则编制[J]. 北京规划建设, 2017, 174(3): 76-84.
[44]陈同滨,PANGLINGBO.以分级分类的空间管控为抓手的大遗址保护规划基本策略——良渚遗址保护规划简介[J].世界建筑,2019,353(11):28-29.
[45]余阳.同址演替类历史城区的城市设计管控路径探索 [J].中外建筑,2019,216(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