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4(7):3-9.
[2]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前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17-21.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曹清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37-39.
[5]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7):3-6.
[6]刘娜.科学实践观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7]欧彦伶.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52-55.
[8]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9]李月玲,王秀阁.科学实践观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探微[J].理论导刊,2012(8):42-44.
[10]陶磊,黄明理. 人学范式,还是社会哲学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反思[J].探索,2011(6):120-126.
[11]刘海春,吴之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范式:形成、困境及出路[J]. 思想理论教育,2016(11):44-48.
[1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6]胡心红,王习胜.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前提批判[J].大理大学学报,2016(5):38-44.
[17]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如何借用范式——范式的本义与本质及方法论阈限之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8-12.
[18]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论:现状、问题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5):28-33.
[19]段建斌,祝黄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0(2):113-115.
[20]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现状及建议[J].思想教育研究,2014(6):6-12.
[21]程玮.“视域融合”与教学文化之意涵分析——基于伽达默尔“视域融合”观[J].高教探索,2013(1):77-83.
[2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文树.福建居民精神生活质量现状及提升路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06):25.[doi:10.15986/j.1008-7192.2015.0.005]
[2]张倩,刘则权.改革开放四十年《极玄集》研究综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1):74.[doi:10.15986/j.1008-7192.2018.01.013]
ZHANG Qian,LIU Ze quan.A Review of the Studies in Four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on The Anthropology of the Most Mysterious[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8,37(04):74.[doi:10.15986/j.1008-7192.2018.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