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静雅.“老漂族”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基于上海M社区25位老人的访谈[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2]张惠.随迁老人社会融入个体影响因素研究——一个生命历程的分析视角[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3]王雅铄,殷航.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老漂族”的社会融合状况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老年科学研究,2016(10):53-64.
[4]陈成文,孙嘉悦.社会融入:一个概念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6):66-71.
[5]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郭少东,魏三珊.适者生存:广西随迁老人城市融入现状与困境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26-30.
[7]瞿红霞.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对现居于华中科技大学社区25位随迁老人的访谈[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8]李倩.代际关系与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以上海市M社区为例的质性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9]刘佩瑶.城市随迁老人养老资源供给模式研究——基于广西南宁市随迁老人社会适应性的调查[D].南宁:广西大学,2015.
[10]张新文,杜春林,赵婕,等.城市社区中随迁老人的融入问题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4(6):88-95.
[11]周俊山,尹银.住房对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49-3952.
[12]甘文秀.乌鲁木齐维吾尔族流动人口文化融入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13]耿梦圆.老年漂群体的社区融入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5.
[14]杨菊华.浅议《居住证暂行条例》与户籍制定改革[J].东岳论丛,2017,38(3):58-66.
[15]孙非.社会学学派:符号互动理论[EB/OL].[2017-10-26].http://www.aisixiang.com/data/89700.html.
[16]程首一.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17]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18]王丽英.“老漂”的社会适应研究——以北京市9位“老漂”为例[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
[19]刘亚娜.社区视角下“老漂族”社会融入困境及对策——基于北京社区“北漂老人”的质性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6(4):34-43.
[20]姚兆余,王鑫.城市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2010(9):43-4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苏 卉,孙晶磊.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址的保护与适应性开发研究——以唐大明宫遗址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5):48.[doi:10.15986/j.1008-7192.2016.05.009]
SU Hui,SUN Jing-lei.A Research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the Adaptiv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Taking Daming Palace of Tang Dynasty as an example [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6,35(01):48.[doi:10.15986/j.1008-7192.2016.05.009]
[2]万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精神:特质、困境与出路[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6):32.[doi:10.15986/j.1008-7192.2016.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