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肖卫东,杜志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120-129.
[2] 今村奈良臣.把第六次产业的创造作为21世纪农业产业[J].地域制作,1996(1):18-21.
[3] 苗薇薇,戚晓妮,张立新.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1990—2017)[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3):65-75.
[4] 程莉.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2):37-47.
[5] 侯国栋,吕莎莎.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5):229-236.
[6] 耿刘利,黎娜,王琦,等.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基于2014—2018年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4):67-72,113.
[7] 陈璇,赵夫明,沈月琴.基于CiteSpace的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综述[J].福建农业科技,2020(9):49-55.
[8] 刘鸿渊,刘菁儿.中国扶贫攻坚研究脉络与演进趋势研究——基于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10):225-232.
[9] 侯海燕.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合作网络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3):172-179.
[10] 陈超美.序言[M]//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1]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姜长云.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要有新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15(7):48-49,58.
[12] 郭晓杰.现代农村视域下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J].商业时代,2014(5):122-124.
[13]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4):46-52.
[14] 孔祥利,夏金梅.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关联及协同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2):10-18.
[15] 席晓丽.产业融合与我国多功能农业建设初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20-23.
[16] 梁伟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理论的解释框架[J].求实,2010(3):69-73.
[17] 胡玲.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2019(5):24-26.
[18] 刘依依.我国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7(3):61-62.
[19] 曹雯.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路径[J].农村经济,2015(5):61-65.
[20] 钟真,黄斌,李琦.农村产业融合的“内”与“外”——乡村旅游能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吗?[J].农业技术经济,2020(4):38-50.
[21] 张胜利,高志强,肖化柱.休闲农业的文化价值论——基于全国休闲农业调研的思考[J].世界农业,2016(10):77-81,93.
[22] 魏丽莉,侯宇琦.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突破——产业链整合与产业体系优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6):137-147.
[23] 谢家平,杨光.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0):17-23.
[24] 赵海.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5(7):26-29.
[25] 梁伟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1(4):12-17,24.
[26] 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5(2):43-44.
[27] 宗锦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5(13):19-22.
[28] 姜长云,李乾,芦千文.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7(66):5-17.
[29] 江泽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再探索[J].农业经济问题,2021(6):8-18.
[30] 余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及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20(11):76-85.
[31] 刘斐,蔡洁,李晓静,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及影响因素[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142-149.
[32] 姜卓简,范静,黄婧玉.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集安市人参产业融合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6):37-42.
[33] 余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及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20(11):76-85.
[34] 陈盛伟,冯叶.基于熵值法和TOPSIS法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东岳论丛,2020,41(5):78-86.
[35] 程莉,孔芳霞.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5(1):101-111.
[36] 李治,王一杰,胡志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1):111-120.
[37] 齐文浩,李佳俊,曹建民,等.农村产业融合提高农户收入的机理与路径研究——基于农村异质性的新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21(8):105-118.
[38] 李乾,芦千文,王玉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8(4):96-101.
[39] 李晓龙,冉光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创业效应研究——基于省际异质性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3):86-93.
[40] 张东玲,范伟丽,陈景帅.农村产业融合、绿色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发展的协同效应——基于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的实证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21(5):53-70.
[41] 李小静,赵美玲.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就地城镇化发展探析[J].农业经济,2017(11):83-85.
[42] 崔秀荣.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7(7):192-194.
[43] 张延龙,王明哲,钱静斐,等.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点、问题及发展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21(8):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