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龚天雁.中国园林美学三种研究视野之对比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5.
[2]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曾繁仁.生态美学:曾繁仁美学文选[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20.
[4]计成.园冶[M].张则桐,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21.
[5]陈波,杨明鸿.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内核、基本特征与当代价值[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2(1):22-27.
[6]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曾繁仁.跨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中国“生生”美学[J].东岳论坛,2020,41(1):98-108,191-192.
[8]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9]韩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研究——兼论构建新形态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J].哲学研究,2021(4):5-15,127.
[10]刘恒健.生态自然美及其有无之境——兼论生态美学视野中的自然美[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7-23.
[11]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16.
[12]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3]林瑛.儒学与中国古典园林[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3):27-33.
[14]铁铮,詹敬秋.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此重要[J].绿色中国,2021(13):64-70.
[15]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20.
[16]程相占.生生美学的十年进程[J].鄱阳湖学刊,2012(6):73-80.
[17]曾繁仁.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场域中的“缺席”及其解决路径——对刘康教授“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之回应[J].山东社会科学,2022(4):68-73.
[18]刘心恬.《园治》园林生态智慧探微[D].济南:山东大学,2010.
[19]曾繁仁,程相占.中国生态美学的最新进展及其与生生美学的关系[J].鄱阳湖学刊,2020(5):6-10,125.
[20]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30-14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 华.《园冶》的文学特征与文化意蕴[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05):60.[doi:10.15986/j.1008-7192.2021.05.008]
ZHANG Hua.The Literary Features and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Yuanye[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21,40(03):60.[doi:10.15986/j.1008-7192.2021.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