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 洸(1990- ),男,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教,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史、思想政治教育。 E-mail:1129387782@qq.com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DOI: 10.15986/j.1008-7192.2018.03.007
备注
作者简介:杨 洸(1990- ),男,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教,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史、思想政治教育。 E-mail:1129387782@qq.com
通过对洛阳市区道路名称的组合规律、命名理据和折射出的文化信息进行初步探讨,发现洛阳市区道路名称虽然符合使用方便、整体有序、体现文化、保留痕迹、有机衔接和给人启迪等城市道路命名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但却存在“一名多路”、“一路多名”、“指向不明”和“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建立洛阳市路名数据库平台、市民政局要积极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对更名或命名的道路加大宣传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 Luoyang city is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for it is known as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hirteen dynasties and the flower city of peony. Luoyang i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Heluo culture and Sinic civilization, and also the developing industrial city renown home and abroad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On the up-to-date city map of Luoyang, the criss-cross roads come into view with quite interesting road names. On that accou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ame combination rules,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reflect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benefit the naming work of Luoyang urban roads and people'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uoyang's city.
引言
路名是“外地人的眼,本地人的脸”。路名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一定的地域指别意义,即代表所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方便人们日常称引之用,而且还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社会生活特征和民众审美情趣。地处中原大地的洛阳市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是十三朝古都和牡丹花城,是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还是建国后驰名中外的新兴工业城市。翻开最新版的洛阳城市地图,纵横交错的道路映入眼帘,道路名称也颇耐人寻味。有鉴于此,针对洛阳市区(西工区、涧西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高新区、伊滨区、洛南新区)道路名称的组合规律、命名理据、反映出的文化信息、地域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不仅对洛阳市道路命名工作有所助益,同时还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洛阳这座美丽的城市。
1 洛阳市道路名称的组合规律
1.1 音节组合在音节组合方面,洛阳市路名分为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四种类型。双音节:如新街; 三音节:如英才路、解放路、通济街、北大街、爽明街、华林路、民族路等; 四音节:如状元红路、金谷园路、开元大道、夹马营路、龙门大道等; 五音节:如机车厂东路、金谷园西路、勒马听风街、玻璃厂南路等。
据统计,洛阳市区三音节的道路名称最多,四音节的路名也比较常见,五音节道路名称则较少,双音节的路名数量最少,而五音节以上的道路名称并没有见到。可见对于洛阳道路名而言,三音节、四音节是最佳的字符长度,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名称音节方面的共同之处。
1.2 组合成分城市道路由通名和专名组成,比如“三通巷”,“三通”是专名,“巷”是通名; “龙门大道”,“龙门”是专名,“大道”是通名; “环城北路”,“环城”和“北”是专名,“路”是通名。其中通名是区分不同级别的道路,而专名一般是用来体现道路功能、形态特点、位置和寓意等。我国城市道路的通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大道”、“大街”、“路”、“街”、“巷”、“胡同”、“里”等。通过对洛阳市路名通名的梳理,我们发现通名中除了“里”没有以外,上述其他通名都有,而且以“路”最多,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通名,即“沟”,比如龙泉西沟和龙泉东沟。而专名对于道路名称的确定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名分为三种类型,即“区分性词”、“数词”和“方位词”等,其中区别性词是构成道路名称的主体元素,是道路之间借以区别彼此名称的主要特征,例如“学府街”的“学府”是区别性词; “周山路”的“周山”也是区别性词,区别性词一般位于道路名称的最前端。方位词是指标识方向或者位置的词,洛阳市道路名称中常见的方位词有东、西、南、北、中、前、后等。数词是指表示顺序或数量的词,比如“陕北二路”和“陕北一路”,“一”和“二”就是数词,在洛阳市的道路中也比较常见。
1.3 组合方式区分性词、方位词和数量词、通名相互巧妙组合,最终构成一个个完整的街名。其组合方式如下:(1)“区分性词+通名”类型:如开元大道、学府街、三通巷、长安路、下园路、共和胡同、李村大街等,该类组合形式在洛阳市最多,最为常见。(2)“区分性词+方位词+通名”类型:如滨河北路、浅井南路、纱厂东路、九都西路、唐宫中路、西小屯后街等。(3)“区分性词+数量词+通名”类型:如园二路、陕北一路、陕北二路、郑康一街、道北三路等。(4)“区分性词+方位词+数量词+通名”类型:如上阳西二街等,此种组合形式在洛阳市区道路命名中极为罕见。(5)“方位词+通名”类型:如北大街、南大街、西大街等。
2 洛阳市道路的命名理据
道路名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世更迭的沧桑、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地域的历史变迁,往往会反映在道路名称中。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的命名有多种方式, 洛阳市的道路名称也是一样,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2.1 利用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命名任何城市都有数不胜数的大街小巷,不仅密度大而且层次多。为了很好地标记这些道路,便于人们识记,政府部门往往利用道路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例如工厂、商场、学校、村庄等)或景观名称作为道路的专名,例如建华路、春都路和金业路,分别利用建华玻璃厂、春都集团和金业家具城来命名; 涧河街因位于涧河西侧而得名; 下园路利用下园村来命名。此外,还有一些道路的名称不仅含有建筑或景观的名字,还带有一些方位词,使得道路的地理位置更加一目了然,例如机车厂东路因位于机车工厂东侧而得名; 凯小东巷位于西工区凯旋路小学东侧; 苗南东路和苗南西路因位于苗南村东西侧而得名,市府东街和市府西街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东西两侧。
2.2 利用历史遗迹或人名来命名洛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有着5 000多年的文明史、4 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 5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在一些道路名称中体现无遗。例如,含嘉仓街,系由隋唐两代粮仓而得名,据《通典》记载“东京(洛阳)含嘉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1]1020。唐天宝八年,含嘉仓街总储粮量约为5 833 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五贤街,不言而喻,是为了纪念洛阳古代史上五位贤人而命名的道路。五贤是指“范仲淹、程颐、程颢、邵雍和尤西川”[2]五位先贤圣哲。关林路西起园西大道,东止关林景区广场,因关林而得名,关林又称关帝冢,是埋葬三国时期名将关羽首级之地,“在洛阳城南十五公里,冢庙极崇丽,园冢树古柏,多数百年前物,蔚茂成林,故称关林”[3]268,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金谷园在府城西十三里,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晋石崇因川阜造园馆,自作诗序,内有清凉台,即绿珠坠楼处”[4](卷二十五,14),金谷园路和金谷园西路因此而得名。河洛路,因为洛阳市历史悠久,是我国河洛文化的发祥地而得名; 勒马听风街,相传“三国时期,关羽和曹军对垒,关羽到此察看地形,勒马听风”[5],故名。此外,洛南新区的通济街、广利街、宜人路、永泰街这四条街道因洛阳隋唐里坊 而得名; 厚载门街、定鼎门街、长夏门街和长夏路等道路是利用洛阳隋唐时期的城门名来命名的。
2.3 利用美好意愿来命名道路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安康、富裕、和谐的生活,希望自己所处的城市充满活力与生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道路命名者在给道路起名字时往往充分考虑到了人们的这一心理愿望与诉求,采用“安、康、吉、祥、福、财、寿、和、平、泰、兴、隆”等字来给道路命名,借此给这座城市以及市民带来好运。
洛阳拥有国泰民安寓意的道路有政和路、安宁巷、太平街、吉安南街、吉安北街、吉庆路、健康路、康乐巷、万安街、安居路等。
洛阳拥有美德寓意的道路有团结路、诚信路、诚信大街、信用街、同德巷、正义街、忠义街、博学巷、爱民街、和睦路、敦志街(“为人敦厚,志在千里”之意)等。
洛阳拥有发财致富寓意的道路有汇通街、隆兴胡同、兴旺路、永昌路、丰华路、丰润路等。
此外,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象征,具有祥瑞之气,洛阳政府也爱用“龙”字来给道路命名,例如,龙裕路、龙翔大道、龙光路、龙祥街、龙兴街、龙和西路、龙和南路等。
2.4 借用国内城市、地区命名这种命名方式在洛阳涧西区最为常见,“‘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个先后落户洛阳”[6],其中六个项目落户于涧西区,为推动“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当时大量的知识分子和工人,从祖国的大江南北迁入洛阳涧西区,可以说当时的涧西区就是一个移民区,涧西区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该区的道路命名也深深打上了这一时代烙印,反映了这种时代特征。涧西区道路多以城市名、省名以及山川河流的名称来命名,例如,武汉路、重庆路、武昌路、汉口路、青海路、长安路、郑州路、天津路、青岛路、长春路、南昌路、银川路、太原路、华山路、嵩山路、衡山路、泰山路、珠江路、黄河路等等。这种命名方式不仅可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还蕴含着海纳百川、感恩包容之意。
2.5 以道路的起止地点来命名洛阳市的一些道路利用道路的起止地点来命名,使人们通过路名,就知道该条道路起于何地、止于何处,例如,安石路,因该路从安乐镇通往李楼乡的西石罢村,故名; 洛宜路,因该路从洛阳市区通往宜阳县,故名; 汉康路,因该路北起健康西路,南至汉屯路,故取两条路中的“汉”和“康”来命名; 谷党路,因该路北连党湾村,南接谷西村,故名; 郑康一街,因东起郑州路,西至康滇路,故名。
3 洛阳市区路名反映出的文化信息
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不仅仅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还积累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古都,文化底蕴甚为深厚而丰富。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她对城市的方方面面均有深刻的影响。城市道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特征以及历史背景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道路的命名受到当地特色区域文化的影响,相反,城市道路名称也就承载了这一地区特有的文化信息。洛阳历史悠久,先后作为“夏、商、周、汉、魏、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7]十三个王朝的都城,而如今,历经沧海桑田,洛阳旧貌变新颜,成为中原第二大现代化城市。但是,分布在市区的各条道路却铭记着历史的变迁,折射出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
3.1 道路名称与河洛政治文化洛阳长期作为中国政治舞台中心的主角,从这里演绎出的政治理想、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等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和历史进程,不仅推动了古代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对今天洛阳市的道路命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伊滨区的光武大道,光武二字是为东汉刘秀的谥号,汉光武帝刘秀在建武年间,调整了统治政策,先后推行了释放奴婢、废除苛捐杂税、田租三十税1 整顿吏治等仁政,在他统治的十多年间,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作“光武中兴”; 洛南新区的太康路,是为了纪念西晋司马炎的“太康之治”而命名的,公元279-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为了稳定政治、发展经济,司马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如修订法律、鼓励农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出现了太康年间(280-289)短暂的繁荣局面,史称“太康之治”; 北魏的孝文帝迁都洛阳,并相继推行了三长制、均田制和移风易俗等制度,推动了北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史称“孝文帝改革”,洛阳伊滨区的孝文大道因之而得名; 长兴街,长兴二字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为纪念“长兴之治”而得名; 明宗执政期间,“不迩声色,不乐游畋。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兵革粗息,年屡丰登,生民实赖以休息”[8]66,使本已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史称“长兴之治”; 洛南新区的开元大道的“开元”二字,取自唐玄宗的开元年号。唐玄宗执政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文教,使得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均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3.2 道路名称与河洛名人文化河洛地区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而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佼佼之才,灿若星辰。一大批生于洛阳,或葬于洛阳,或长期生活于洛阳,或创功立业于洛阳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等活跃在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舞台之上,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思想家老子、孔子、邵雍、程颐、程颢等,政治家伊尹、周公旦、苏秦、吕不韦、贾谊、藤子京等,军事家班超、关羽、杜预、祖逖等,文学家许慎、蔡邕、班固、班昭、韩愈、刘禹锡等,诗人杜甫、李白、白居易、李贺、王维等,科学家张衡、蔡伦、宇文恺等,以及画家吴道子、宗教家玄奘、书法家王铎、医学家张文仲等。历史上涌现的河洛名人不仅仅是今天洛阳人的自豪,更是洛阳向外界宣传河洛文化以及教育后代子孙的资本与教材,而利用河洛名人的素材来给洛阳道路命名,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缅怀祖先、弘扬河洛文化的好方法。如洛阳市的周公路、张衡街、蔡伦街、杜预街、宇文恺街、子美街(杜甫,字子美)、乐天路(白居易,号乐天居士)、伊尹大道、玄奘路、司马光路、苏秦街等,就是以河洛名人的姓名或字号来命名的。一条条宽阔崭新的康庄大道,一个个文化厚重的历史人物名称,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文明和物质的融汇,将河洛名人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3.3 道路名称与洛阳山水景观文化洛阳群山环抱,地势险要,东汉张衡在《东京赋》中曾描写道:“泝洛背河,左伊右瀍,西阻九阿,东门于旋。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 迴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轩辕,太室作镇,揭以熊耳。”[9]765洛阳就处于周有关塞要隘,披山戴河的自然环境中。从近郊看,洛阳北依邙山,南对龙门香山,西傍周山,东为平畴良田。外围北有峻极高崇的太行王屋,南有青嶂叠翠的秦岭山脉,东南有嵩山太室,西面是锁钥之地崤函,洛河、伊河、涧河、瀍河、谷水等黄河支流水系贯穿洛阳城区。此外,洛阳胜景,名扬天下,唐代诗人柳宗元曾把洛阳的美景归为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洛浦秋风、天津晓月、铜驼暮雨、邙山晚眺和平泉朝游八景。这些壮美的山山水水和流传至今的“洛阳八大景”不仅增添了洛阳市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而且对洛阳市区的道路命名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诸如邙山路、周山路、秦岭路、嵩山路、香山路、黄河路、滨河南路、滨河北路、涧河街、涧滨北路、瀍口街、谷水街、伊洛路、洛浦西路、金谷街、春晴路、洛浦路、晓月街等,都是河洛山水景观影响下的直接产物,同时也反映出洛阳山水文化的根深蒂固。
3.4 道路名称与洛阳牡丹文化“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10]4119这是唐代洛阳籍诗人刘禹锡的名篇诗句。他说的京城,就是洛阳,他所说的国色,就是大唐帝国最美的颜色。自古以来这座屹立于洛水岸边、环抱于众多历史名山之中的古都,以它那叠加于十三朝古都的厚重文化名扬四海,更以“洛阳牡丹甲天下”名冠中外。如今,牡丹不仅成为洛阳对外宣传的名片,还成为道路命名的素材,更成为街道两旁靓丽的风景线。洛阳市区诸如牡丹路、牡丹大道、国花路、姚黄路、葛巾路、丹凤路、魏紫路、状元红路、二乔路、墨香路等道路,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洛阳古城浓郁芳香的牡丹文化,也表明了洛阳政府对城市绿化的重视。
5.道路名称与河洛宗教文化
洛阳长期作为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同时还是我国重要的宗教发源地和传播地,在我国宗教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道教渊源于洛阳,儒教发展于洛阳,佛教首传于洛阳,并在中国历史上皆以洛阳为中心向外传播。其教义思想和文学典故对洛阳的经济文化、民俗民风甚至道路名称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诸如大同街、广化路、忠义街、里仁巷、正义街、仁义胡同、诚信路、灵山路、青牛路、道德路、道尊路、逍遥路、沐霖路等道路均是采用宗教文化素材来命名的道路。
4 洛阳市区道路名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洛阳市区的道路名称命名合理,层次分明,有理可循,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较强,不仅符合“使用方便、整体有序、体现文化、保 留痕迹、有机衔接、给人启迪”[11]等城市道路命名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也符合洛阳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能不引起重视。
4.1 存在问题第一,一名多路。所谓一名多路,就是指多条道路的名字相同或者类似。比如涧西区牡丹公园东侧的道路称作牡丹路,而老城区国家牡丹园东侧的道路也叫牡丹路; 高新区和伊滨区各有一条叫做“希望路”的道路; 洛阳还有两条叫做“经七路”的道路,其中一条位于洛龙区古城中学东侧,另一条位于老城区洛阳市第十八中学东侧附近。此外一些道路路名中还存在专名重名或雷同的现象,比如涧西区的牡丹路和洛南新区的牡丹大道; 西工区的凯旋路和凯旋巷; 西工区的人民东路、人民西路和老城区人民街; 瀍河区的爽明街和爽明胡同; 老城区的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和洛阳近郊的北环路、西环路等。一名多路的现象,不仅增加百姓们的记忆负担,不利于市民的口述耳闻,往往还会给人们造成“南辕北辙”的麻烦。
第二,一路多名。所谓一路多名,就是指同一条道路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名称。例如,联盟路和辽宁路原本是一条路,但以南昌路路口为界,路口以西为联盟路,路口以东为辽宁路; 道南路与环城北路也属同类现象; 五贤街、豫通西街、豫通东街和盐店口街原本是一条路,却有四个路名; 类似情况的还有安徽路和湖北路、五环街和洛宜路,原本都是一条路,却被人为地冠以两个路名; 其它如:平等街与北大街; 爽明街与夹马营路; 集市街、仙果市街与敦志街; 春都路与石油路; 延安路与中州中路; 马路街、西大街、东大街与东关大街; 芳华路与纱厂西路等,这些路名均不符合“一路一名”的原则。一路多名的问题可能对于本地人来说,还能区分开来,但洛阳作为驰名中外的旅游城市,该现象会使外地游客“摸不着北”、“一头雾水”。
第三,指向不明。一般来说,某某南路、某某中路和某某北路是指南北走向道路的南段、中段和北段,例如,定鼎南路和定鼎北路、纱厂南路和纱厂北路等。某某东路、某某中路和某某西路是指东西走向的东段、中段和西段,例如,中州路西段为中州西路,中段为中州中路,东段为中州东路; 唐宫路西段为唐宫西路,中段为唐宫中路,东段为唐宫东路。但洛阳市内一些道路在命名的过程中滥用方位词,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例如,振兴北路、振兴路和振兴南路,实际上是三条道路,振兴路居中,振兴南路和振兴北路分别位于振兴路以南和以北; 瀛洲路和瀛洲东路也并非同一条道路,瀛洲东路实则位于瀛洲路以东。类似这种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的路名还有不少。
第四,宣传不到位,相关资料更新不及时的现象。尽管洛阳市的一些道路名经过专家论证和采集民意等方式得以变更,但相关的路名在地图、公交站名、门牌、路牌中却都得不到及时更新。例如,老城区的经三路“在2007年市政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已正式将该路(经三路)命名为二乔路”[12],道路两旁的路名牌早已改为二乔路,但通往该路的交通指示牌和途径该路的公交站牌依然显示经三路。倘若修改信息宣传不到位,相关资料更新不及时,势必会造成路名出现混淆的现象,不仅影响市民出行和生活,还会给来洛阳游玩的游客留下不良印象。
4.2 解决方法“城市道路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它不仅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还是市民的温暖记忆和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13]因此,加强城市道路名称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工作。针对洛阳市路名出现的“一路多名”、“一名多路”、“指向不明”和“宣传滞后”等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建立洛阳市路名数据库平台。洛阳市区道路命名“由道路所在区民政局负责了解情况,拿出基本的命名方案,上报市民政局,由民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最终报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才能获得通过”[14],例如,涧西区的牡丹路是由涧西区政府负责命名的,而老城区的牡丹路则是由老城区政府负责命名的; 由于信息不通畅和不共享,两条道路命名时间相差久远,以致出现一名多路的现象。有鉴于此,洛阳政府要搭建路名数据库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建立起详细到小区路网的全市路名的数据库,各区政府要在此数据库的基础上,给新修道路进行命名,这样才能避免“一名多路”的现象。
第二,市民政局要积极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道南路和环城北路原是一条道路,但是修建时期不同,道南路的命名是由西工区负责的,环城北路的命名是由老城区负责,而市民政局却没有做好协调工作,才会出现一路多名的现象。此外,市民政局在道路命名中起领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制定好一系列规则,指导各区政府进行道路命名的工作。例如,对于一些延伸的道路,特别是跨区延伸的道路,延伸部分要尽量采用原来的路名,减少“一路多名”的现象; 使道路专名中的方位词规范化:东、南、西、北、中等方位词,应该代表同一条道路的东段、南段、西段、北段、中段,避免出现“瀛洲路”和“瀛洲东路”不是一条道路的怪像,给市民减少路名带来的指向不明的困难。
第三,对更名或命名的道路要加大宣传,及时变更有关资料。路名因其特殊的指位功能,必须具有固定性,对于那些可改可不改或者在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路名不应随意更改。同时,路名又具有一定的变异性,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而发展,每一次路名更改都会在范围和一定程度内给人们带来不便,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应对,对于新命名和更名的路名,要通过媒体积极宣传,向大众说明变更或命名的原因和意义,使人们了解并逐渐适应新的路名。除此之外,相关的地图、地名志书、门牌、路牌、交通指示牌、公交站牌等应该及时更新,这样人们在查找相关道路时就不会出现迷茫。
5 结 语
道路是城市交通坐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负载品,城市路名不仅关系到民众日常生活,还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城市品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文化的含量,而城市道路名称传递着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显露着城市的精神风貌,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缩影。为此,科学完善地做好洛阳市区道路命名工作,是一项巨大且意义深远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相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广大群众也可参与其中,集思广益,力求实现道路命名的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彰显洛阳城市的独特魅力与品位,为洛阳经济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 [1] 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2] 庄学.五贤街:铭记先贤圣哲功德[N].洛阳晚报,2014-05-09(C01).
- [3] 李健人.洛阳古今谈[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 [4] 田文镜,孙灏.河南通志[M]. 刻版重修本,1902(清光绪二十八年).
- [5] 洛阳地名多娇,引各地网友竞折腰[N].洛阳晚报,2013-09-04(A14).
- [6] 丁一平.涧西工业区的确立及其对洛阳空间社会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70-74.
- [7] 史为乐.洛阳究竟为几朝古都[J].文史知识,1994(3):123-126.
- [8] 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 [9]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 [10]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 [11] 刘翔宇.对城市道路命名原则的初步认识——以济南市为例[J].城乡建设,2016(2):54-55.
- [12] 刘心.叫了多年的“经三路”,正名是“二乔路”[N].洛阳晚报,2017-11-07(A11).
- [13] 黄克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道路命名刍议[J].怀化学院学报,2013,32(8):98-100.
- [14] 余子愚.缘何会出现一路多名或多路一名怪象[N].洛阳晚报,2014-02-17(A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