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宋代怡老会社及咏老诗词研究”(2018M643273)
作者简介:庞明启(1985-),男,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E-mail:887pmq@163.com
(Department of Chines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panzhou; site selection; interna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name
DOI: 10.15986/j.1008-7192.2020.03.004
盘洲是洪适晚年退居鄱阳期间苦心营建而成的著名园林,亦成为其晚年主要的生活空间与吟咏对象。它的选址幽而不僻,内部格局深窈精美,营建时间漫长,营建过程辛苦而有序,园名及内部各事物名称内涵丰富,所表现的园林观念复杂多样。这些信息在洪适文集《盘洲集》中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现,呈现宋代文学中的园林书写以及宋代士大夫晚年生活的一个侧面。
Panzhou, a famous garden built by Hong Kuo during his retreat in Poyang, became the main living space and the poetry writing object in his later years. Its location is secluded and the internal pattern is exquisite. With a long building tim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hard and orderly.The garden and all the things inside are given a name with rich connotations, expressing complex and diverse concepts of gardening, which are presented in a panoramic view in The Anthology of Panzhou by Hong Kuo.
洪适(1117-1184),字景伯,南宋饶州乐平人,世居鄱阳,洪皓长子,与弟洪遵、洪迈俱以文学、政事闻名,世称“三洪”。孝宗朝曾拜相,乾道四年(1168)52岁时请祠归里,营建园林“盘洲”,自号“盘洲老人”。家居十六年,淳熙十一年(1184)卒,享年68岁。建造、经营盘洲是洪适退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盘洲亦成为其晚年主要活动空间,他退休以后的诗词创作十之八九都与盘洲相关。经过他的苦心经营与大量歌咏,盘洲成为宋代著名的园林建筑之一,以至于有人将其与王维的辋川别墅、李德裕的平泉庄并称。如元代欧阳玄称赞友人别墅“唐王氏辋川、宋洪氏盘洲不是过也”[1]376(《圭塘记》),清代王士祯历数自古名园时认为“李卫公平泉、洪丞相盘洲,一草一木各以其诗与记传”[2]卷七,726(《五亩园杂咏序》)。虽然声名显赫,至今却未有学者予以关注。本文将围绕洪适的《盘洲集》,对盘洲的选址、格局、营建时间、营建过程、名称内涵、所体现的思想观念进行考证和论述,呈现宋代文学中的园林书写以及宋代士大夫晚年生活的一个侧面。
盘洲曾经和王维辋川、裴度绿野堂、司马光独乐园一样有图画流传,作者为洪适之孙洪子恂(名不详),载于洪适女婿许及之《题洪子恂所画盘洲图三首》,其一曰:“昔见园成今创始,今为图就有闻孙”[3]518。如今不仅盘洲了无踪迹,其图也早已失传,所幸的是洪适留下的相关诗文作品非常丰富,尤其是他的《盘洲记》与203首“盘洲杂韵”,加上许及之留下的148首和诗,再结合其他零星记载,相互参酌比较之后,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盘洲地址与园中内容格局,但也能够得到非常丰富系统的信息,为当今的读者和研究者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根据《盘洲记》中“出北郭,左行一里所,穿耕畴、趋支径,有弃地,盈百亩,延旷纡坦,接西郭之衢。厥形,始锐如犁,至其中浸广,末则一弓不能及。双溪掖岸,泓渟湾洄,风生文漪,一眄无际,芝泉之所通也”[4]325云云。可以看出该处原来是一片占地上百亩的荒地,处于鄱阳城西北处,与北城隔着一里路的农田,一直延伸到西城大街,呈现两头尖中间宽的梭形,中间横贯着分列南北(后有“北溪”“南溪”之语)、与芝泉相通的两条溪水。溪南十余丈为营山山麓,被一座荒城隔开; 溪北有堤坝,堤东为高耸的芝山山岭,西为较为低矮的牛首山,两山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岩穴和树林相连接。在两山之间的缺口处,形成一个土湖,湖水蔓延到堤下,涨水时就会与湖水混到一处。土湖不算小,可以通航,洪适《土湖》诗曰:“波涛送客帆,松竹围僧舍。野趣望中来,西湖当减价。”[4]92证明土湖当连接有更大的水域。又有《答小隐喜得白山茶之报》诗末二句曰“冥捜未获诗先作,驻目轻帆泝落霞”,洪适借以酝酿诗思、举目可望的便是这个湖泊。土湖之外,大概就是北边或西北,还有茂密的树林,来往车辆很多,以堤坝为岔路口。后来的盘洲,就是由东北的芝山、西北的牛首山、两山间的土湖、南边的营山以及西城围裹起来的双溪流域。需要说明的是,芝泉是双溪共同的发源地,而芝泉又由芝山所流出。洪适《浮杯》诗曰:“南北芝泉一涧开,穿花度柳势萦回。”[4]75即将双溪称为“南北芝泉”,所谓“穿花度柳势萦回”与上引文中“泓渟湾洄”之语相合。其《芝泉》诗曰:“美瑞山祇管,幽泉地脉通。漱甘冰熨齿,短绠走溪童。”[4]88意即芝泉属于芝山,水位较高,不用长绳即能汲取。双溪源于芝山芝泉,“一眄无际”,非百亩所能限制,还应与其他水域相连。
另外,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道:“盘洲,在蠙洲門外,洪丞相别墅也。”又曰:“蠙洲,《寰宇記》云:‘在鄱阳县西,多蚌,正观中,尝有采珠者。'”[5]1034-1035按《盘洲记》所云“接西郭之衢”,西城门可能就是这个蠙洲门,于是后面更直截了当地说:“蠙洲接畛。”盘洲有门通往蠙洲,洪适《郊扉》诗曰:“尺五蠙洲境,绳枢每日开。抱关无约束,俗驾望风廻。”[4]106从蠙洲来定位盘洲的位置,是站在西城和西南的角度,和《盘洲记》开篇北城的角度不一样。
洪适还在《楚望楼上梁文》中描写道:“旁瞻庐阜,纳爽气于櫩楹; 前对鄱江,发长讴于辑濯。……抛梁东,雉堞连延紫极宫,渔子入关争蚤市,舻人击水快晴风。南,万顷风烟性所耽,细草重茵春亘野,澄江横练月窥潭。西,天际羌庐入望低,棣萼楼台财尺五,痩笻来往印长堤。北,美竹如掾潇洒国,巢云上下啓轩牎,一览芝山盈秀色。”[4]613这是站在园内西边的楚望楼上眺望所得到的更为广阔的视野。
左泽先生根据《盘洲记》认为其地位于现在鄱阳县城西郊“韭菜湖东岸”[6]。
经过时代的变迁,不仅盘洲荡然无存,连双溪、牛首山、营山、蠙洲等也都已无处可寻,只有芝山尚在。所以究竟盘洲的具体位置在哪,有多大范围,已经无从寻觅了。
相比宋代乃至整个古代的其他园林记而言,《盘洲记》都算是非常周详的,这基于洪适本人严谨的学术精神,即便是休闲的文学创作,也不肯轻率为之。他的203首“盘洲杂韵”诗,也是严格按照景物的方位来吟咏的,从景物的排列来看,与《盘洲记》若合符契。不过二者起点不同,杂韵一开始总体吟咏过盘洲、双溪之后,第三首便是作为起点的日涉门,而记文的内部路线是从洗心阁开始的。杂韵所咏有记文中没有涉及到的景物,尤其是建筑类和需要人工布置的水陆景观,当是洪适在该记文写完之后又增补的。杂韵中还有个别景物名称与记文不一致的现象,也是洪适在记文写作之后所为。比如用于曲水流觞的假山、栟榈屋,记文中没有名称,而杂韵中则称为“泛杯岩”“棕亭”。杂韵其十、十三《芝径》《草塘》,二名记文所无,从前后所咏的日涉门、种秫仓、梅林、芝泉来看,它们应当在芝山山脚,因为芝泉源于芝山,与双溪相通,溪水所潴之处后来被洪适改造成了草塘,双溪就是从这里一分为二的,芝径亦当通于芝山。杂韵其一百八十七《药畹》以及其后所咏仙茅、黄精、蘼芜、芷、地黄、茱萸诸种药栽,也不见于记文,洪适《次韵梁子正咏棕亭》诗曾说:“满山所欠青青药”,则该药畹亦当为后来增补,从杂韵中前后诗题来定位,当处于芥纳寮、梦窟与玉虹洞、绿沈谷之间。西畴之名亦为杂韵所有、记文所无,从所咏之诗列于饭牛亭与土湖之间可见,它就是记文中所说“二三顷”的“堤外田”,在土湖西边。
这里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盘洲记》中所使用的代称和略称的问题,比如“夹曲水、越竹阁”代指九曲和有竹轩、洗心阁,“溪堂之语声”之“溪堂”说的是双溪堂,“在桥之西”之“桥”指的是濠上桥,杂韵从第五首到第九首分别吟咏的“绿萼梅、鸳鸯梅、红梅、腊梅、黄梅”,在记文中合称梅林,这些对理解园内的布局非常关键。二是前面所说的增补和改称的问题。三是要以建筑和水陆景观而不是以植物来观察园内的格局分布,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不同类别植物集中地的标志属性,比如有竹轩和竹村是竹子聚集之处,橘友亭、花信亭、琼报亭等等又分别是柑橘林、花圃、瓜园所在地。下面就结合《盘洲记》和“盘洲杂韵”,对园内格局方位进行翻译式的描述。
从东边的芝山沿着芝径向下,看到山上流下的芝泉所形成的草塘,两条大约南北流向的溪水就此延展开来,中间夹着非常开阔的地带。接着穿过一片梅林,来到盘洲大门日涉门,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
日涉门往西去,可见索笑亭与种秫仓,继续往前来到一咏亭。一咏亭是模仿山阴兰亭的曲水流觞建筑群的一部分。它的水流由草塘的兑桥边古桑下的涧水流出,被一条名为九曲的弯弯曲曲的水渠盘住。九曲边设计了一个假山形状的泛杯岩,上面有一个栟榈叶搭建的棕亭。水流进入一咏亭右边圆形的墨沼,循着阶梯向西汇入亭左方形的鹅池,再向北流过檐葡涧,最后向西流入北溪。檐葡涧内有流瀑,边有菊澨。此外曲水流觞建筑群中还包括既醉亭、溪帘、可止亭,以及九曲二石即小垂首石、醒酒石。
日涉门内往西北去有双溪堂、栏后溪中之壑有檥斋、丛竹掩映中是有竹轩,轩旁有洗心阁,沿着这一带分布着双溪四石:云叶、啸风、蜂房、磐矶(又称钓矶)。云叶、啸风二岩之北、钓矶旁有柳桥(又名问柳桥),桥边有乘船处名为西汻,内泊四舟:扁舟、飞庐、采莲舟、彩鷁,旁边有芦苇荡名为碧芦步以及水蓼丛生的蓼岸。过桥到西北边,有一片农田名为西畴,田垄上建有饭牛亭。西畴之东为土湖,与洗心阁隔溪相望,而在檥斋可观西畴之耕。
日涉门内往西南一直走到超过曲水流觞建筑群和洗心阁建筑群,会看到一条开阔的营道,几大块植物园区向前延伸,即柑橘林、花圃、果园、竹村、菜园(内有西瓜坡与木鳖棚)、沃桑陌,各建亭(屋)为标志,分别为橘友亭、花信亭与睡足亭(在花圃边的树林中)、林珍亭、竹屋、灌园亭、茧瓮亭,其中花圃与果园间还有棠棣径以及菱湾、芡曲二塘。这几大块植物园区外设有六株枳树组成的门栏六枳关,目的是为了防盗。
出了六枳关,经过竹林碧鲜里、柞林和桃李蹊,就来到了盘洲与蠙洲的交界处西郊,弥望处茭藋长满了湿地、水边绿树如烟、水面船来船往。西郊边有门称为郊扉,为洪适兄弟经常来往所经之处。这里建有野绿堂,树立着野绿五石屏:壁立万仞、千岩万壑、横坤一练、叠嶂、月娥留照,堂后有隐雾轩,旁边高耸的山岩名为豹岩,其上建有楚望楼与巢云轩以及三株古梅掩映中的凌风台,岩下一竹亭为驻屐亭。
往南是南溪,濠上桥横跨其上。南溪水中停泊有短篷船名为野航,前前后后摇曳着一大片荷花,其中养有各色乌龟,水心建有龟巢亭,与之遥遥相望的是泽芝亭。这些水中的景观是向东延伸的。由泽芝亭登岸,来到芝山脚下一片槐树和竹子的林野,隔着溪水就能够听到对面双溪堂中的人声。竹林边建有流憩庵,至此就不能再往东前进了。此处还有一座欣对亭和一片溪鶆瀬。
再回到濠上桥,桥北虽然到了西郊,桥南却还可以往西沿溪流行进。又见一片竹林,本来此处种植有苦苣和温菘(即萝卜),后来都拔掉了,建了一座拔葵亭。竹林边尚有狭小的容膝斋、芥纳寮、梦窟。经过栽满草药的药畹,再穿过玉虹洞、绿沉谷(亦因竹得名),可见数间山房,为孙辈们读书之所,名为聚萤斋。不远处有美可茹亭,在此可以吃到园中所产蕨菜、荠菜、竹笋等蔬菜,顷刻即可备办。沿着花柳夹道的小径走到溪水所穷之处,有一座云起亭,再往前就是盘洲最为西南之处,有一道经常关着的门,名为西户。至此,已经将盘洲走了一遍。
除了建筑物等水陆景观外,盘洲内最重要的就是密植的各种植物了,此外还蓄养了一些动物(表1)①。
百亩的盘洲不算很大,却拥有这么多种动植物、如此精巧的建筑与水陆景观,足见洪适经营的投入与辛苦,把一片城外的弃地打造成了一个人间乐园。
盘洲的营建时间是个值得考察的问题。《盘洲记》中说:“我出吾山居,见是中穹木,披榛开道,境与心契,旬岁而后得之。”[4]325可见盘洲并非洪适乾道四年退居伊始就开始营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偶然发现到实地考察再到出资、办手续购得的过程,单就购得而言就花了一整年的时间。之前他住在“山居”。洪适有诗题为“予得圃芝山之麓,去春始治畦径,名曰‘山居',中为芝榭四楹……”,说明山居乃是他位于芝山上的别墅。他除了有203首“盘洲杂韵”外,又有“山居二十咏”,第一首《山居》诗曰:“经始得山居,幽寻迹不疏。自开溪上径,花露泣前鱼。”[4]110“前鱼”的典故非常关键,出自《战国策·魏策四》:“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7]917后用“前鱼”比喻失宠而被遗弃的人或陈旧的事物,这里是用来指代山居,而诗中所言“溪上径”指的就是双溪流域的盘洲。他还有一首诗题为“野处有诗羡山居小隐之广,而有拓地不可之叹”,也可证明山居是在盘洲之前营建的。“野处”“小隐”分别为洪适三弟洪迈、二弟洪遵的园林,与盘洲相邻,这里仅称自己的园林为山居而非盘洲,可见此时仅有前者而无后者。那么山居又是在什么时候营建的呢?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予治圃于乡里,干道己丑岁正年四十七矣,自伯兄山居手移稚松数十本”[8]256云云,己丑为乾道五年(1169),洪适归乡仅一年,此时就已经有了山居,它的营建自然在此之前不久。
其实洪适归乡最先营建的别墅并非山居,而是澹津楼,并且自称“澹津主人”,其《澹津卜筑上梁文》曰“年登半百,未皇蕞尓之居; 象应魁三,甫遂归欤之计。方休它馆,难缓吾庐。……智拙谋身,坚白莫齐于众口; 恩深镂骨,怀黄获返于故乡。念先公之始墓,为我里之佳处。……兹契肯堂之志,敢辞治第之劳。起无地之楼台,固多惭德”[4]612云云。澹津为其父洪皓葬地,此楼为奉其父遗训而建,因洪适游宦各地,使得它的建造前前后后拖延了二十年,直到其退休居里才得以集中精力完成,这在他的《澹津卜筑青词》《家庙祭考妣文》中都说得很清楚。所以,山居别墅的建造肯定是之后的事情了。
因此盘洲营建时间的上限至少应当追溯到乾道五年。至于下限,《盘洲记》结尾标明写作时间为“乾道壬辰五月十日”,即乾道八年(1172),此时距洪适归里已四年有余,距山居别墅的建成也已有三年。此外,洪适尚有上梁文若干,其中属于盘洲内建筑且标明上梁日期的为楚望楼和容膝斋,钱大昕《洪文惠公年谱》将它们的建造时间分别系于乾道九年(1173)、淳熙三年(1176),这是根据《楚望楼上梁文》中“盘洲老人,六年治圃”[4]612、《容膝斋上梁文》“半百年而日苦无多,又逾十稔”[4]614之语判定的。这样说来,盘洲从开始营建到彻底完工的时间段大约为乾道五年到淳熙三年以后,至少在八年以上,但基本建成也就花了三年时间,乾道八年之时就完全可以在其中优游卒岁了。
盘洲的营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后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财力、精力,成为洪适退休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我们可以在下面三段记载中约略看到洪适营建盘洲的过程:
既归,得负郭荆棘之地百亩,双溪夹岸,列岫如屏障,寻花问柳,移徙封植,风亭月观,以次兴作,杖屦消揺,心忘其归。天光委照察,浸润谤伤,使得终老丘壑,幸矣哉!(洪适《盘洲老人小传》)[4]333
公既归,素不为求田计,问舍之外,得负郭百亩,剪除荆棘,列岫如鹜,双溪上下,引以为兰亭曲水之饮,洲渚窈深,花木映带,位置台榭,随力兴作,野服瘦筇,终日婆娑其间,其间人视之,不知其为丞相也,目其地曰“盘洲”。一卉一椽,皆有题,为一帙,曰《盘洲编》。(许及之《宋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赠特进洪公行状》)[9]537
公素不营产业,自越归,得负郭地百亩,因列阙双溪之胜位,置台榭,引水流觞,种花艺竹,命曰“盘洲”,一椽一卉,题咏殆遍。(周必大《丞相洪文惠公(适)神道碑》)[10]723
营建过程大致可分为取得土地(“负郭荆棘之地百亩”“得负郭百亩,剪除荆棘”“得负郭地百亩”),设置门墙(“因列阙双溪之胜位”),搜罗并栽培花木(“寻花问柳,移徙封植”“种花艺竹”)、建造亭台楼阁并穿凿池渠(“风亭月观,以次兴作”“位置台榭,随力兴作”“置台榭”“双溪上下,引以为兰亭曲水之饮”、“引水流觞”)几个方面。
首先,取得土地。洪适在《盘洲记》中将得地过程说得很简单:“我出吾山居,见是中穹木,披榛开道,境与心契,旬岁而后得之。”[4]325“旬岁”即满一年之意,“旬岁而后得之”,语虽简略,然而可见其中肯定需要办理不少手续、经历不少波折。他又在《花信亭上梁文》中透露说:“治盘洲百亩之园,费中户十家之产。”[4]613虽就整个营建过程而言,其中购地所费也应该占了很大的比重。他还有一首诗,诗题讲述了在征用土地时遇到的麻烦,即“豹岩之北,修竹数亩,中有丛冢数十百处,皆绍兴末年所寄,予得此地,先定规模,某处起亭榭,某处植花木,七八年间成畦径矣。所寄之榇,愿移者,从之不强也。作噩之春,有姓淡人来启菆,卜日携锸掘土数尺,败棺俱在,朽骨为土所蚀,颇亦不具,皆包裹而去。后数日,忽诉于县、于州、于外台,追问证治逾月始定。今不复塞其故穴,欲使孙曾知之,故作此诗”[4]80,惹官司是后来挖掘土地时碰到的意外所致,不过之前竹林里“丛冢数十百处”以及纷至沓来的迁葬者、无主墓葬的问题都会带来很多的麻烦。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洪适不得不面对的。
其次,设置门墙。盘洲有四道门,即日涉门、六枳关、西户、郊扉,《盘洲记》里记载有前三者,曰“前有重门,曰日涉”“启六枳关”“西户常关”,郊扉应该是最后修建的。日涉门,即周必大《神道碑》中所言“因列阙双溪之胜位”之“阕”,名为“日涉”,又是重门,还占据着双溪胜位,应该是盘洲的大门。其《日涉门》诗曰:“小圃固日涉,柴门常自关。此心无一事,应共白云闲。”[4]87日涉门常关的原因大概是洪适已经住进了盘洲,平时不大出去。六枳关,洪迈解释说:“盘洲种枳六本,以为藩篱之限,立小门名曰‘六枳关'。”[8]672洪适《六枳关》诗曰:“分付司花女,谁何六枳关?少年轻薄子,驱去勿教还。”[4]104明显是为了防止心怀不轨的外人进入的。西户的设置应该是为了便于主人出游的,然而洪适并不喜欢外出,也常常关着,故其《西户诗》曰:“行乐惜分阴,或风雨有疾。细数一年中,户开能几日。”关于郊扉,洪适同题诗曰:“尺五蠙洲境,绳枢每日开。抱关无约束,俗驾望风回。”[4]106知此门常开,门外即蠙洲,他开辟此门完全是为了兄弟间来往方便,《盘洲记》中说得很清楚:“蠙洲接畛,楼观辉映,无日不寻棠棣之盟。”[4]326从方位来看,郊扉和西门相距不远。
再次,搜罗与栽培花木。洪适对奇花异木有着特别的癖好,并不满足于本地所产,而是想方设法从外地搜罗,品种越稀奇、原产地越远就越有兴趣。《盘洲记》里强调说:“庐陵之金甘,上饶之绣橘,赤城之脆橙,厥亭橘友。禁苑、洛京、安蕲、歙之花,广陵之勺药……栗得于宣,梨得于松阳,来禽得于赣”[4]326云云,都是在明确地夸耀园中花木的产地之广,而他的诗歌中关于他人送花木、自己索花木之类的作品也特别丰富。比如《许倩报白榴已得,玉茗未谐,以诗趣之》诗云:“万里移根安石国,何年傅粉未知名。须邀玉茗来岩壑,便结琼花作弟兄。诗客定疑天外得,园人已办腊前迎。东家阿措休相妒,不学浓妆照眼明。”[4]57用拟人手法,幽默而又委婉地表达得到白榴的喜悦与渴望玉茗的急迫。后来许倩远道运来满满两船的奇花异卉,让洪适非常惊喜,其《许倩遣舟送花栽》曰:“双舟十日涉长湖,甆斛筠篮且百株。可喜石榴初变白,更惊玉茗不施朱。临风含笑劳花使,映水分行拥木奴。装点园林娱杖屦,好来一醉倒金壶。”[4]69这里只列举了白榴、玉茗、含笑、柑橘(木奴),实际上恐怕不止这些。再如《次韵景卢喜得安州牡丹》《紫薇花以六月至自溧阳,在道已五十日,今有花满树因示二弟》《董伯鲁以诗送川海棠用韵答之》《朱叔召遗文官花二绝句》《再赋》等诗,都是表达从外地获得花木的喜悦。至于兄弟之间互相馈赠花木就更加频繁了,如《景严送冬杏》《景卢送瑞香》《答小隐惠山茶》《野处送百结花》《野处送金灯花》《和景严咏新得蒲萄》诸诗所写皆是。一般而言,洪适向亲朋索取花木,尽管中间偶有波折与拖延,但最后基本都能到手,如《蓝宪遣人往吴门移洛花,未至而去》《忆吴中洛花(为蓝叔成)》《闽商货千叶牡丹,疑其非而却之,并怀蓝宪所许》《得洛中牡丹》《蓝宪所送牡丹道远失时颇多枯槁》诸诗即完整地再现了他从蓝叔成那里得到苏州之洛阳牡丹的曲折经历; 《忆隆庭竹(为魏彦成)》《隆庭竹至四绝句》诸诗写了催促魏彦成遣送隆庭竹并最终获致的过程,四绝句中特意谈到“斑箨远移湘岸种,猫头亦是渭川孙”[4]63,说明他的斑竹、猫头竹也是远道得来; 《忆城东来禽(为景孙弟)》《忆古城柿(为景陈弟)》《戏孙陈二弟》四首、《再赋》四首更是直言对两位兄弟的苹果树和柿树的垂涎。此外,盘洲内的西瓜和嘉庆子则分别由其父洪皓、其弟洪遵出使金国时带回,尤为珍贵,其《西瓜》诗题下小注曰:“癸亥年,先公自北方带归。”诗曰:“万里随肤使,分留三十年。甘棠遗爱在,一见一澘然。”[4]102《嘉庆子》诗题下小注曰:“壬午年仲弟使虏,遇此果熟,带其核归种。”诗曰:“雪艳燕脂萼,京都核远来。游人初识面,不作李花猜。”[4]103许及之和《嘉庆子》诗谈到了这种水果后来在南方繁衍开来,不再稀有,曰“名好实亦好,毡车自北来。流传今转盛,见者莫惊猜”[3]502,洪适的移植在其中肯定起了不少作用。洪适植物学知识丰富,有着很高的鉴别力,不仅自己能够区分商人售卖的花卉植株的真假,还经常帮助他人分辨一些种子、名称相似的植物,这在其诗歌作品里都有反映。
千方百计从五湖四海罗致的花卉竹木当然要认真栽培、护理才行,洪适对此可谓竭心尽力、乐而不疲。每当新植物到手,他都会尽情赞美一番,或者是设想不久之后它们的繁茂景象、约请亲朋举杯共赏,然而之前栽培的辛苦,只有洪适最清楚,并且用诗歌做了非常真实的记录。他经常带着园丁在小雨或者雨后的天气移植花木,季节多在春天,也偶有选在秋天微霜时候的,而且移植必须及时,不能有所延误。哪怕是在上元节盘洲周围显得格外荒凉的时候,他也忘不了在一场及时的夜雨之后“剥竹期新笋,移花护旧根”[4]73(《上元日圃中归》)。友人的川海棠寄来之后,他就要趁着上春时节加紧培植,以至于双足疲顿、长满老茧。洪适对植物的热爱是十分真诚的,他丰富的栽培知识和精到的鉴别力不仅是由于“分抄种树书”[4]63(《隆庭竹至四绝句》其一),即专门的书本学习,更由于对栽培活动的亲身参与。他自述“分根徙核望春栽,曲径幽蹊手自开”,即使园丁接花、种树也要从旁观察,并赞叹“天工待人力,信手便春来”,对人工的力量愈加笃信。每逢恶劣的天气,他都要担心花竹的安危,逢雨时他会交待“末利怯寒先近火,瑞香蒙润免浇茶”[4]66(《和景卢雨中叹》),雨晴时他会吩咐“巡圃观橙无坠叶,隔溪移杏恐伤花”[4]67(《和景卢喜睛》),下雪时他会忧虑“词客罢吟梅散漫,园夫惭报竹平安”[4]85(《雪中叹》),雪后他会告诫“梅萼仅存难聚雪,竹根未稳不禁风”[4]72(《雪后游盘洲》),在无尽的春雪天气里他即使卧病在床也不忘“已遣携锄移竹径,更思杖策整花栏”[4]86(《答裴弟》),在晚春的风雨天气里他徒然感叹“巢添绿皱,残梅片片,新柳丝丝。恨风狂折竹,鹤病谁治?”[4]731(《满庭芳·再作》)。这些感情真挚的诗词作品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洪适对盘洲的苦心经营,以及对其中一花一木的呵护和珍惜。
最后,建造亭台楼阁并穿凿池渠。盘洲内的亭台楼阁较多,都是一步步兴建起来的,按照洪适自己的说法就是“以次兴作”,但究竟是按照什么样的次序就不得而知了,许及之则曰“位置台榭,随力兴作”,仿佛随兴所至,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洪适自陈规划豹岩以北数亩修竹之地时,曰“先定规模,某处起亭、榭,某处植花木,七八年间成畦径矣”[4]80,数亩之地如此,百亩的盘洲更应该如此。《盘洲记》的描述是按照空间方位进行的,难以据此推测建造时间的先后,不过还是透露了洗心阁建筑群的营造似乎为最先的消息,曰:“迺相嘉处,创洗心之阁,三川列岫,争流层出。启窗卷帘,景物坌至,使人领略不暇。两旁巨竹俨立,斑者、紫者、方者、人面者、猫头者,慈桂筯笛,群分派别,厥轩以有竹名。东偏堂曰双溪,波间一壑,于藏舟为宜,作檥斋于栏后。”[4]325是知洗心阁、有竹轩、双溪堂、檥斋是一个紧密连接的建筑群。不过按照周必大所撰神道碑中“负郭地百亩,因列阙双溪之胜位”的说法,盘洲内最先建造的是大门,也就是日涉门,这种说法还是可信的,和洪适“先定规模”的态度是一致的,既然要定规模,门户的设立当然要首先考虑。同时,许及之和周必大都认为盘洲主要建筑乃模仿王羲之兰亭而建造的流觞曲水建筑群,《盘洲记》里也清晰地记载道:“导涧自古桑由兑桥济,规山阴遗迹,盘涧水、剔九曲,以栟榈之屋,垒石象山,杯出岩下,九突离坐,杯来前而遇坎者浮罚爵。方其左为鹅池,员其右为墨沼,一咏亭临其中,水由员沼循除而西,汇于方池。两亭角立,东既醉,西可止。”[4]325-326也就是说流觞曲水由九曲、棕亭、泛杯岩、鹅池、墨沼、一咏亭六部分组成,成为洪适与亲朋在园内游玩的主要场所之一,他的诗词中曾多次谈及。流觞曲水在盘洲和洪适生活中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在“依次兴作”时应该享有优先的地位。另外,因为《盘洲集》中的诗歌基本是按照时间先后编排的,从相关作品的顺序亦可窥见这些建筑的建造顺序(203首“盘洲杂韵”除外,其题咏顺序也是按照方位而非时间),由此得出的建造顺序为双溪堂、檥斋、侣鸥亭、泛杯岩、九曲、棕亭、索笑亭、濠上桥、龟巢亭,与前面的推测不算矛盾。《盘洲集》中有上梁文若干篇,其中属于园内建筑的依次是:楚望楼、花信亭、容膝斋、聚萤斋。上面说过其中能确定上梁时间的为楚望楼和容膝斋,分别为乾道九年(1173)、淳熙三年(1176)。此四项建筑在《盘洲记》中都已出现,到该记文写就的乾道八年它们都尚在建造之中,这是符合洪适“先定规模,某处起亭、榭,某处植花木,七八年间成畦径矣”的设计理念的。楚望楼和容膝斋当然也不是单体建筑,而是两个建筑群,楚望楼、巢云轩、凌风台、驻屐亭为一处,容膝斋、芥纳寮、梦窟为一处。另外再根据《盘洲记》所述,橘友、花信与睡足、林珍与琼报、灌园、茧瓮诸亭分别占据着营道上不同的植物区,位置相近、功能相等,建造时间也应该相近。
经过上面的推论,盘洲内部分建筑的建造顺序依次为日涉门,洗心阁建筑群(包括洗心阁、有竹轩、双溪堂、檥斋),流觞曲水建筑群(包括九曲、棕亭、泛杯岩、鹅池、墨沼、一咏亭),楚望楼建筑群(包括楚望楼、巢云轩、凌风台、驻屐亭),营道诸亭(包括橘友亭、花信亭、睡足亭、林珍亭、琼报亭、灌园亭、茧瓮亭),容膝斋建筑群(包括容膝斋、芥纳寮、梦窟),聚萤斋,时间跨度依然是乾道五年到淳熙三年的八年左右。其余尚有不少建筑难以确定建造顺序。
为什么把在这片“弃地”营建起来的园林称为“盘洲”呢?这与它的地形地貌关系密切。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对此已经有了充分的领略。洪适“盘洲杂韵”第一首《盘洲》开头曰:“曲曲盘洲径,苍崖路几层?”[4]87概括了盘洲之“盘”是一种立体的曲折,这是从陆路来看的。许及之和诗中《泛杯岩》一首曰:“境佳因得水,洲窈故名盘。”[3]499以水道为出发点,明确说出命名的用意在于该处溪湖相映、洲渚窈窕。鄱阳城外水域纵横,比较大的就有鄱江、鄱阳湖、东湖,小的河道、湖泊更是数不胜数,把这片较为闭塞的地方整个称为“洲”是在情理之中的。翁经方、瓮经馥在《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中说:“宋鄱阳城在鄱阳湖的东南,盘洲则在鄱阳城北偏西处。盘洲的地形为四面丘陵拥持的一块平地,形如盘,又在两条溪流包围之中,故名。”[11]102对盘洲位置的判断较为准确,但对于地形及命名原因的判断则有主观臆断之嫌。
盘洲内部景观与建筑的命名也很考究。如索笑亭之名,“盘洲杂韵”其四题咏曰:“虎溪当日事,此处可留踪。相逢索一笑,何必话中锋。”[4]87知其出自“虎溪三笑”的典故,《庐山记》曰:“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时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于此。”[12]9洪适的意思是,朋友们相会,一笑即可,不一定需要话中的机锋,是一种彻底放下功利与心机的隐逸心态。他认为人生最难得的就是开心一笑,其《容膝斋上梁文》曰:“人世最难开口笑,兴来宁惜酒尊空。”[4]615《满庭芳·再赠叶宪》词曰:“槐安梦境,一笑自来稀。”[4]730《答裴弟》诗曰:“所恨双溪一笑难。”[4]86“索笑”一词本来就有取乐的意思。所以此亭之名既与溪有关,又与友谊、隐逸、快乐有关。
再如“草塘”与“棠棣径”之名皆与兄弟有关,前者出自谢灵运梦见其族弟谢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之千古佳句的典故,钟嵘《诗品》卷中《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诗》曰:“《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13]284后者之典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14]234-235洪适非常看重兄弟情谊,仅“常棣”“棠棣”“棣华”“棣萼”四个表示兄弟情谊的词在《盘洲集》中就出现了22次之多,兄弟之间来往诗词文亦满目皆是。洪适兄弟众多,清平步青曰:“洪文安兄弟八人,适字景伯,遵字景岩,迈字景卢,逖字景孙,逊字景何,邈字景徐,邃字景裴,迅字景刘,《盘洲集》中尚有景高兄、景陈弟、从祖弟景扬逸,又有景思、景韦二人。盘洲群从兄弟三十人。”[15]123除了草塘、棠棣径外,其山居别墅中“情话斋”之名也含有兄弟情的意味,《山居二十咏》其九《情话斋》诗曰:“意到非饶舌,情亲易解颐。或时铛脚坐,不效剑头炊。”[4]111而“情话”一词也多次出现在洪适与兄弟交往的诗歌中。
拔葵亭之名也很有意思,《盘洲记》曰:“畦丁虑淇园之弹也,请使苦苣、温菘避路,于是拔葵之亭作。”[4]327拔葵之典出自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古之贤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其行而从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贪鄙。”[16]1916-1917后用来指代官员清廉,不与民争利,这里比喻拔除苦苣、温菘。“拔葵”的原因是“虑淇园之弹”,“淇园”乃卫国竹园,代指竹,“淇园之弹”之典出于梁沈约《修竹弹甘蕉文》,文中拟修竹为直臣、甘蕉为佞臣,此处的“甘蕉”当然就是苦苣、温菘,因为它们是蔬菜,格调不高,所以要清除掉来为竹子“避路”。这种幽默而曲折的用典,反映了洪适对竹子的热爱,对高雅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为官清廉、正直的观念。
六枳关之名的典故也值得一提,为此其弟洪迈还专门写了一则简短的考证:
盘洲种枳六本,以为藩篱之限,立小门名曰“六枳关”,每为人问其所出,倦于酬应,今取冯衍《显志赋》中语书于此。衍云:“六枳而为篱”。按《东观汉记》作‘八枳',《逸周书·小开篇》云:“呜呼,汝何敬非时?何择非德?德枳维大人,大人枳维公,公枳维卿,卿枳维大夫,大夫枳维士。登登皇皇,维在国枳。国枳维都,都枳维邑,邑枳维家,家枳维欲无疆。”言上下相维,递为藩蔽也。其数有八,与《东观记》同。予详考之,乃九枳也。宋景文公贺宰相启“式维公枳”,盖用此云[7]672。
冯衍是东汉人,则以枳树为藩篱东汉时已然如此。洪迈还不放心,继续追溯到先秦典籍《逸周书》中枳的含义,认为有“维”“藩蔽”之义,继而认为“六枳”“八枳”的说法都不准确,应为“九枳”。这就有些学究气了。枳树有刺,宜于为篱防盗,这是很清楚的事情。洪适《六枳关》诗说得很明白,曰“分付司花女,谁何六枳关?少年轻薄子,驱去勿教还”。就是为了阻止那些“少年轻薄子”来到花园、果园、菜园中进行破坏活动的。
对盘洲及其中各事物的命名背后能够反映洪适经营园林的理念。比如“盘”之名本身就有隐逸的意味在内,韩愈在著名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就借他人之言解释道:“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17]272索笑亭、灌园亭、隐雾轩、豹岩、濠上桥、容膝斋、芥纳寮之名等等,无不充溢着浓重的隐逸情结。翻开宋人的园林记,这种论调比比皆是,不足为奇,其实质乃是生活闲适的体现。而像草塘、棠棣径之名,就出于鲜明的渴望家人团聚的心理。有竹轩、竹村、碧鲜里、拔葵亭、绿沉谷这些以竹命名的地方,以及九曲二石、双溪四石、野绿五石屏这些怪石的发现与命名,都显示了他的高雅品位。当然,洪适经营园林的理念还有许多其他的方面,并通过更多的途径表现出来。
第一,因地制宜、随物赋形的设计理念。比如利用溪水建造的曲水流觞建筑群,其中引水、盘水、出水的设计显得匠心独运。洗心阁、楚望楼两个建筑群坐落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错落有致、上下相维,从而获得不同的居住、观景、游览体验。容膝斋建筑群则利用狭小的空间,将三个小建筑布置得井井有条。
第二,“爱奇仍务本”的理念。洪适对植物的搜罗往往以珍奇为目的,表1中所列的竹子、花卉和果品大多为珍稀品种,如猫头竹、人面竹、隆庭竹、玉茗、文官、安榴、落地锦、麝香萱、方蒂杮等等,不是品种罕见,就是奇形怪状,要不然就是产地遥远,而动物中的白龟、绿毛龟、锦鸡等也都是稀罕之物。同时园中又有农田、菜园、桑陌等农业区,表示出他没有忘记国计民生之本,并非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即如“盘洲杂韵”其一百四十四《沃桑陌》诗曰:“亦欲后人知,爱奇仍务本。”[4]103-104不过,这种行为较为表面化,他的农业区基本上只是形象工程而已。
第三,突出教育意义。前文引用过一个很长的诗题,说的是洪适在处理豹岩之北竹林中的累累坟冢时惹上官司,于是“今不复塞其故穴,欲使孙曾知之”之事,诗歌中满是看轻贵贱、不事迷信、待人以德之类为自己申辩的道理,结尾曰:“无言事自明,有物众所睹。旧圹今弗堙,朽木且支柱。尚恐妄男子,轻传市中虎。书事示孙曾,无心觅佳句。”[4]80留下这个敞开的墓穴就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清白并起到教育子孙的目的。为孙辈读书而建造的几间聚萤斋教育意义就更明显了,“盘洲杂韵”中有《聚萤斋》《萤》二诗以及《聚萤斋上梁文》皆为督促孙息刻苦读书而发。前面所说的农业区的形象工程也有明确的教育后人的目的。
第四,显示身份的尊贵。盘洲内建筑物虽不奢华却颇为繁密,百亩的负郭之地也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尤其是其中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更叫人惊异。洪适在《花信亭上梁文》中自述:“治盘洲百亩之园,费中户十家之产。……画栋侈丹青之饰,雕栏呈红紫之妍”[4]613-614,因其身为达官显贵才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另外,在“盘洲杂韵”中,洪适还特别吟咏了两样很常见的植物:紫薇花、槐树。其八十二《紫薇》诗曰:“十年三雁序,接翅紫微垣。花下哦前什,难酬明主恩。”[4]96借紫薇花回忆了兄弟三人十年之间相继为翰林学士,深得皇帝恩泽的荣耀。其一百七十五《槐》诗曰:“花黄秋欲半,昔岁一番忙。谬应魁三象,深惭王氏堂。”[4]107借槐树强调了自己曾经的宰相身份以及家族的高贵与显达。
第五,注重园林建设经验的交流。洪适与遵、迈兄弟三人不仅常常到各自的园林中游憩,而且经常就园林的经营交流看法。例如洪迈曾自叹野处园的狭小,洪适作有多首诗相劝,即《野处有诗羡山居小隐之广,而有拓地不可之叹》《再赋》《次韵景卢野处解嘲之什》《再赋》,当洪迈最终还是新增一楼之时,他又表示由衷地高兴,作《喜景卢有落成琼楼之约》诗,曰“松竹添三径,溪山豁四围”[4]68云云,祝贺拓地成功。洪适《登芝榭见景卢所増月台》一诗还表达了在洪迈新增月台之后,三人园林不仅比邻相通,还可登高相望的喜悦。至于兄弟们得到新鲜的花卉等植物之后相互馈赠的诗歌,前面已经有所征引,不再赘述。
宋代是园林兴建蔚然成风的时代,而如今皆已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了,有遗址保存下来的也极为稀少,最后人们只能在流传的图画与文字当中感知当时的盛景。洪适留下大量关于盘洲的文学作品,向后人展现了一座幽窈精美而不失丰韵壮丽的江南水乡园林,以及他热情而辛苦的经营过程、内涵丰富的经营理念和悠然自得的园居生活。王士祯在《五亩园杂咏序》中评价园林建成之后的命运说:“自非其人之能言,与丹青皴染之工,足以自写其胸中丘壑之趣,或不百年,不数十年,遂化为荒烟蔓草者盖亦多矣。夫园林水石真也,诗与画幻也,真者或不百年,不数十年已不可恃,而幻者托之简册缣素,反足以传于无穷。吾乌知夫真者之非幻,而幻者之非真耶?”[2]726洪适自然属于园林主人中的“能言”者,才得以让他引以为傲的园林艺术作品流芳百世。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园林水石真也,诗与画幻也”,洪适最大的幸运则是他真正享受了设计、建设、经营与居住、徜徉园林的全方位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