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政治信仰认同建设是一项长期普遍的实践,有显与隐之分。所谓显,就是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开展建设,坚守理论灌输,发挥各种主渠道的硬性培育作用; 所谓隐,就是创新党的政治信仰认同建设的软性通道,丰富建设的实践形式和路径,营造全党全社会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
党的政治信仰认同建设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固本培元工程,更是保持党的长期执政的凝心铸魂工程。必须昭显主旨,直奔主题,贯穿始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从而切中思想要害,拨开思想迷雾,解开思想疙瘩,直击灵魂内核。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开展主题建设。明确目标,避免可有可无的边缘化倾向,要将党员塑造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的人作为目标追求。把握本质属性,避免无内涵的空泛化倾向,要将这个建设打造为具有高度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度重视,避免标签化倾向,党的政治信仰认同应是每个党员自觉自愿的行为,唤醒认同的力量必须使用最简单、最有效方式,如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岗位牌、党员岗位闪光活动等。其次,坚守理论灌输的建设方式。一方面,要坚守建设方式,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党性教育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点明建设主题。另一方面,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和立场指向,特别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直接有力回击。理论灌输的过程亦是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的过程,一段时间来,虚化历史的言论甚嚣尘上,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助网络等新传播途径,以遮蔽历史整体性的碎片化叙事方式,折射放大人的猎奇心理,以放大局部的偶然性事件企图遮盖整体历史事件,封闭叙事话语,主观化语言诠释历史,以当代语境和话语重新诠释历史,剥离历史厚重感,使得历史意义迷失,要求理性历史意义降格为效用最大化的世俗工具,要求其超越自身限度,无限制地发挥最大功效,并企图以虚拟社会场域出场,打造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潜隐性和迷惑性更强。对此,必须以科学理论有力回击各种非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最后,充分发挥建设主渠道作用。根据不同身份的党员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党员,依据单位性质不同,利用党的专门建设教育机构、党小组会、先进事迹报告、党史讲座等直接建设形式和渠道。针对学生党员,除各项党员会议和活动外,则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特别是思政课,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打造教师队伍建设,既能彰显课堂教学的教育能量,还能最大限度提升建设效果和水平。同时,配以其他课程辅助,结合专业课程,打造课程思政,关注现实,精选内容,编好教材,激发学生党员情感共鸣,让党的政治信仰认同建设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而不是教材失踪、课堂失语。
党的政治信仰认同建设还需要重视隐性建设的力量。党员思维特点新变化和接受信息途径的新突破等使得显性建设弱点放大的同时,也不断凸显了隐性建设的优势。首先,要创新建设的软性表达。软性表达不是婉转隐晦表明立场,而是突破单一的灌输传授模式,采取渗透于关键历史节点、重大事件、典型示范等过程中,实现立场表达的“组合式”多元发声,寓教于各种标志性的象征符号,用好“金话筒”,打造全媒体舆论场域,要党管意识形态,抓好舆论喉舌主阵地,说好党的故事,培育文化软实力。其次,要丰富建设的实践形式和路径。开展诸如电影、漫画等新形式的含有政治叙事色彩视角和路径,充分利用各种题材故事,善用偶然、突发性的故事元素,参与政治仪式、党员政治生日、参观纪念场所等具有政治化、符号化、生活化的活动,以微观视角契合宏观主题视野下的宏大叙事,唤醒群体性记忆和刺激反应,打造精神标识。在开展刻录“中国模样”和刻画先进模范光辉形象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心灵共振。最后,营造全党全社会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配合主渠道打造针对性、长效性和实效性的建设手段。隐性建设与显性建设互补,配合相得益彰,扩展建设场域。利用融媒体,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使党的政治信仰报道常态化,打造良好的传媒生态和网络舆情。互联网打破了原有的主渠道界限,原有边界线延伸到无处不在,必须利用好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更新内容,适应时代发展,打造交流窗口和对话平台,破解时事内容更新快的时效性和知行转化的实效性难题。同时,还要做好网络舆情引导,抵制不良言论,应对党员猎奇心理,及时做好信息管控,正确引导疏通而不是一味围堵,做到“立破并举,疏堵结合”。此外,还要强化建设机制保障,营造良好环境。氛围营造需要不断完善法律保障,体现在党内法规、政策、条例等制度规定之中树立的底线、红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及相关机构,构建评价体系与评估机制,转化为有效的治理,做好全过程中的指引、约束和规范。由此,须坚持旗帜鲜明开展建设与软性表达相统一、坚持凸显理论灌输与丰富实践形式相统一、坚持建设主渠道与营造全党全社会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相统一。唯此,才能做到形神兼备、硬软重塑和点面结合,明确显隐边界线,不模糊界限,不能以弥合差距分歧而漫无目的地生拉硬扯。显性建设为隐性建设指引方向,但不能遮蔽遮挡隐性建设,隐性建设嵌入显性建设中,但不能覆盖显性建设,辩证看待显隐之分,在不断解构重塑之中发现契合点,进而重构使融合更为流畅,真正做好斗争、保卫和培育党的政治信仰认同建设。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1]519党的政治信仰认同建设路向是一条内聚式、聚合发展的逻辑进路,是贯穿全过程的常态化存在,是充满时代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有机统一体。党的政治信仰认同建设成就信仰主体坚定,主体坚定助力建设过程,构建起合理辩证结构。它以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为准绳,形成逻辑自洽、系统合理、良性循环、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有机逻辑链条,保障党员队伍不掉队、不错误转向、不提前泄力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坚定身份、理论、价值、立场等认同于一体的政治信仰认同,进而立足国内外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开创党的政治信仰认同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