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2023J0610);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2021G013)
作者简介:李孟倢(1997-),女,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生态意蕴问题; 保 虎(1986-),男,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社会问题。E-mail:lmj1591142@163.com
(School of Marxism,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4, China)
Yunnan speech spirit;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green development; the “three cards” strategic deployment
DOI: 10.15986/j.1008-7192.2023.01.003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除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发展落后、偏远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实考察外,更深层的含义就是为云南省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新目标、新方向,打开新局面。云南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又被称为“动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坐拥丰富的优质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发展落后的缘故,云南省未开发生态圈较多,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还保有完整的食物链和相对原始的生态圈。随着“一带一路”的创新发展,云南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是唯一可以陆上连通南亚、东南亚的省份,正是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云南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云南的普及力度、完善力度和执行力度,只为使曾经“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只能二选一的局面在科技进步、经济增速、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陈出新中找到新突破口,在对立中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机[1]。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都特别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进程。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赴云南考察,就强调“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2],要求云南在发展中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到更加显眼的地方,并在讲话中给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重要指示。要求云南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在新思想的引领下将绿色融入发展,避免云南再走改革开放初期“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明确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同时又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一定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定位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目标、着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是发展、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是根本、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责任、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对云南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表示了认可; 另一方面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期盼云南能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同时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3]。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指明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都是保护好优质的生态资源,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提出要求。在考察中,首先肯定了云南五年来的发展成果; 其次要求在新时代云南要有新发展、新突破,要求云南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摒弃腐朽思想的束缚,将绿色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发展,坚持走创新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扩大开放、全民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改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示[4],把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全国性、国际性的高度。这体现了总书记对云南过去发展成果的充分认可,以及后续发展的期盼和信心,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云南绿色发展全新的使命。云南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生态理念,还提出和实践了“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的发展新思路[5]。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中蕴含的生态意蕴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想、新方案,让云南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自信。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数量全国第一,有着名副其实的好山好水好空气,是我国西南安全屏障区,是和谐稳定的生态缓冲区,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涵养区,是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的省份。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记挂着云岭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湖一田、一山一水,我们也时刻谨记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嘱托,始终不忘总书记考察时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绿色发展要求,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实现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6],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偏远落后是一把双刃剑,正是基于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省情,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富饶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才得以保留。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要避免盲目跟风、选择与省情不相符的发展模式,而是要找到云南省特色所在,并将其不断完善发展,做成云南发展的特长之所在。
云南有着与生俱来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横跨7个气候带,地貌波状起伏,山高谷深,河川纵横,坝子和湖泊众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既有近代火山地貌,又有现代冰川[7],还拥有着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前有古滇国和澄江抚仙湖水下遗迹,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神秘感; 后有丽江古城、大理古城、木府的古遗迹,为云南提供遗迹旧址旅游契机; 再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为云南发展特色少数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提供了先决条件。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云南丰厚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云南特色旅游业便是与众不同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要求的,要在“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旅游业作为21世纪云南最大的绿色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下,除了走好“民族团结+观光产业”的道路,还需要严守绿色底线,将绿色融入旅游发展,走绿色旅游道路,将绿色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找到云南绿色发展的跨越式道路。
云南有着“世界花园”之美称,在光照充足、立体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加持下,鲜切花卉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一,特色花种就占全国一半以上。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已经从曾经的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目前斗南鲜花批发市场的鲜花交易量已经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销售方式也逐渐多样化,除了线上、线下的批发和零售之外,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销售方式——拍卖,让更多的人懂花、爱花,也让绿色花卉产业的发展更加体系化、合理化、便捷化。云花产业不仅是云南省的主要经济支柱,还是大自然的“空气净化器”,是最有效的“噪音消除器”,还是“纯天然的空调器”,极大地助力了云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作为云南独有且极具发展优势的绿色产业,云花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衍生发展相关的花会、花节,带动文旅经济发展,开展花文化学习、花艺教学、花卉论坛、花卉研讨会等配套产业,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创新发展。
云南拥有丰厚、优质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前列。作为全国首个发布红色名录的省份,云南于2017年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 作为中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施行的省份,云南于2019年开始施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开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立法的先河; 作为全国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的省份,《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展示了云南富裕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就。《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BD COP15)在云南召开,除了向全球展示生物多样性给云南人民带来的充足幸福感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外,还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思路、云南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8]以生态文明理念为CBD COP15助力。CBD COP15大会得以在云南召开,首先,出于对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的认可,明确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地位; 其次,对云南的发展是极好的机遇,会址可以作为研学基地、成果可以搭建论坛平台,促进云南文化产业、研学、游学产业的发展,让多元文化在碰撞中交融发展; 最后,还将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国际,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成为优秀的样板工程、成为世界的榜样,在跨越式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快。
基于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底蕴、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到访云南时就给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重要指示; 在2020年提出了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云南当前的发展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云南找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并鼓励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云南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云南讲话的重要精神,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共同体”意识与云南省的“三个定位”相结合,创新发展。
“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分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时提出的重要指示。云南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把云南省的民族团结工作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推进。从脱贫攻坚一直到全面小康的完成,云南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秉持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9]。在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基础上,云南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任务相结合,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特有的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发展民族文旅产业既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如此,在团结各民族关系的过程中不仅推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加快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这是云南绿色发展中由点到面的发展大跨步。
“希望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访云南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出发,云南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促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云南现已具备各种级别、类型共176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交织而成了占全省面积7.32%的大型自然保护网、保护区,其管理体系、管理组织也逐步成型,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云南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质量。云南依托原始生态环境,完美地展示了生态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普达措国家公园既拥有森林草甸和珍稀动植物,又拥有河谷溪流和湖泊湿地,是中国生态价值及其原真性、完整性最高的地区,既是国家安全高地,还是全国首批国家试点公园。云南还出台了大陆首部地方性国家公园管理法规《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10]。“森林云南”建设是“十三五”任务目标,目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为主,以“森林云南”建设为载体,助力改革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紧抓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不受损,强化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森林云南”严守生态红线、确保了国土生态安全,使云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04%,“森林云南”计划达标,为云南全民植树,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绿色成为云南永不褪去的底色,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增加国家安全高地空间发展。
“希望云南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要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11]是总书记两次考察时对云南独特区位发展的重要指示。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面出发,在生态危机不断加速全球化的情况下,每一个国家都有责任为化解生态危机而努力,所有人都是需要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主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又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云南不仅肩负着对区域、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安全保护的重大责任[12],同时还肩负着对周边国家在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供云南思路的责任,使之能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贡献云南力量。云南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是唯一可以陆上连通南亚、东南亚的省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发展的出路在于开放。这些条件使得云南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源远流长的人文优势、日趋明显的开放优势、作为国家大通道的快捷优势[13]49-50。云南需要在将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做优的条件下,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开放发展,才能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省情。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要建设好国家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才有能力借助独特的地理位置向周边国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支援与帮助,才能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云南力量,才能做好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产业新兴发展”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
打好“三张牌”做到因地制宜,将“绿色”打造为云南最亮眼底色。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是云南在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战略过程中审时度势的一大部署,把握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的指示后,在依托发展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走出了云南现代化绿色产业发展道路,重塑了传统产业的绿色新优势。打好云南特色“三张牌”,为全省绿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从而实现“弯道超车”式发展。
云南独特的区位是发展绿色能源资源的最大优势,海拔高、日照强、煤炭资源丰富,又有金沙江、浪沧江、怒江三大流域使得云南的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是绿色能源生产大省。云南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对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同时也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力发电站需要建立在水流量大、水流落差大的流域,在生产清洁能源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洪水泛滥,并且蓄水以备干旱灾害的发生,从而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2020年云南乌东德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推进了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发展,为云南打好绿色能源牌迈出了一步。太阳能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资源,由于日照优势和政府的政策帮扶,20世纪80年代,云南对太阳能的运用就已领先于其他地区。现今,云南的太阳能产业在满足生活需求、节能减排的基础上,还极大地推进了云南“绿色能源牌”的发展; 基于云南的高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风电产业也是云南绿色能源发展的强大助力。在发展风电能源时,云南严格要求省内所有风电开发都必须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早在2014年云南省就要求按照“生态优先,科学有序”的原则,坚决避让各类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实行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充分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有效性[14],以保证绿色能源的绿色发展。打造“绿色能源牌”是绿色产业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保护好“云南很好的生态环境”指示下,云南将打好“绿色能源牌”,依托绿色能源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严守生态红线,形成科学合理布局。在发展中紧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在发展绿色能源的过程中平衡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将绿色能源发展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全绿产业。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上,保护好生态环境,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将“绿色能源牌”做强。
云南优越的气候、充足的光照、优质的空气、肥沃的土壤、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都是打好“绿色食品牌”的先决条件。在强有力的优势下发展“绿色食品牌”,做好“八大绿色产业”发展,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做优,以助力云南绿色创新发展。云花、云茶、云果等绿色种植业的发展在改善了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还加速推动了云南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咖啡从育种、种植、加工到消费品生产和市场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健全的产业链,是云南出口创汇第一的农业产业,同时还是我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农产品; 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肉牛产业欣欣向荣,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也是优势产业,对经济朝着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有着重要帮助。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经过五年“绿色食品牌”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已经形成了包容开放体系,为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为稳步实现产业兴旺,为能够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地持续做好“绿色食品牌”这篇大文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云南将绿色融入“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并将其定位为在丰富的绿色康养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的优势下以开发“休闲胜地”“养生天堂”“心灵驿站”等特色产业,让想健康的人到云南来体验健康生活,也让云南人变得更健康,让云南成为人们健康慢生活的向往之地。“十四五”规划中云南省将重点围绕“文、游、医、养、体、学、智”打造全产业链条。在云南第三产业丰富的自然环境、人文基础上,借助“健康生活目的地牌”转型发展第三产业,将六个要素融入七彩云南旅游业中,推动旅游业由单一的观光型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研学旅游等复合型旅游升级。在多元特色文化的加持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现代特色文化产业、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少数民族文创产品生产、文艺演出等产业完备发展; 以“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就叫云南”的发展理念推进云南全域旅游的发展,建设“8”字形的大滇西旅游环线,带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健康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振兴乡村、带动经济快速增长、达成全域平衡、充分发展的战略部署; 在优美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下,以区别于发达城市的慢节奏特色生活方式,让云南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走养生、食补、悠然自得慢生活的康养旅游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两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蕴含着浓厚的生态意蕴,鼓励并督促着云南省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云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重要指示推进云南发展; 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和“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指示下作出了与省情紧扣的“三张牌”战略部署。不断将绿色融入创新发展,作到“产业发展绿色化,绿色发展产业化”,为云南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找到了合适的道路。云南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从多方面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优势,还能给全国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云南思路,协同推进降碳、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两次到云南考察的原因。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云南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甚至对全球生态危机的缓解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定将不负众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记习近平总书记云南讲话的重要精神,贯彻落实“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15],为美丽中国建设交出一份绿意盎然的云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