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共现词共现网络表示关键词彼此关联的情况,反映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出现的频率情况。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以反映关键词在特定文献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与共现状况。图谱中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之间的连接线及粗细表示两个关键词共现及关系的强弱。由图3可知,本次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中N=403,E=945,Density=0.011 7,即有403个节点,945条连线,且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整体上较为紧密。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将排名前20(频次大于7)的关键词信息统计如表3,农村产业融合、产业融合、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与现代农业是频次排名前5的高频关键词,且这5个关键词最小的中心度也达到0.12。一般认为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为重要关键词,在整个关键词网络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与桥梁作用。农村产业融合(频次198,中心度0.34),是本文研究的主题词,频次最高也是非常合理的。2014年,郭晓杰就从农村视域下对中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条件基础、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探索,他提出“要因地制宜、创新产业融合模式,注重产业集群发展,有效发挥产业集聚效应”[12],对当前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产业融合(频次142,中心度0.55)是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其在整个共现网络处理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农村产业融合是产业融合的一种形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是农业发展模式与组织形式的创新。产业融合是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塑造新市场结构、增强市场竞争性,促进资源要素整合和人力资本的发展[13]。乡村振兴(频次85,中心度0.24)是伴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且研究热度一直持续增强。农村产业融合促进要素资源在农村的优化配置与整合重组,推进农村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促进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奠定坚持的产业基础[14]。融合发展(频次33,中心度0.14)也是该研究领域的高频词,说明学界也普遍认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融合,这也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现代农业(频次30,中心度0.12)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应该是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现代农业成为研究热点和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也表明学界能够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度围绕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学术研究,这是正确的研究取向。
3.2 关键词聚类与时区线图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基础之上,通过进一步分析关键词聚类图谱研究农村产业融合领域研究文献形成了哪些主要的研究类团及其内部结构,通过作关键词时间线图来分析研究聚类及热点的动态变化情况。关键词聚类类图成员数量和聚类密度值越大,则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领域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形成了较为稳定和完善的理论体系。研究聚类的平均年份越早则说明该研究聚类形成时间越早,相关研究越成熟和稳定,反之,则处于发展初期和热点增长阶段,有进一步创新研究的空间。此处利用软件进行聚类标签提取,采用的是LLR对数似然比率算法,设置提取前10个聚类,生成聚类图谱(图4)和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图5),聚类模块化评价指标Q=0.871(一般认为,Q>0.3,聚类较显著),说明网络聚类结构较为显著,网络聚类平均轮廓值S=0.952 2(一般认为,Q>0.5,同质性较高),说明聚类结构比较合理。将10个关键词聚类的聚类名称、聚类号、聚类成员平均年份和聚类紧密程度值等聚类结果进行整理(表4)。根据表4结合图4、图5对农村产业融合关键词聚类情况分析如下。
从总体上来分析,聚类紧密程度取值均在0.88~1,说明各聚类内部成员关系较为紧密。各聚类类团之间尤其是聚类3、聚类4、聚类6、聚类7、聚类8、聚类10之间存在类团交叉的情况,结合文献可以判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三产融合与融合发展在文献数据集中概念关系较为密切、内涵具有极大的相同之处,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农村产业化与产业链条的延伸。各类团成员形成的平均年份在2014—2019年,这表明学界在这个时间段对农村产业融合领域的研究关注度比较高,研究范围逐渐聚焦,研究聚类逐渐成熟、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关键词聚类及聚类内部构成,结合关键词聚类图谱和聚类时间线图,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确定为以下6个基础领域和主题方向。
“产业融合”(聚类0)研究最早,从2004年前后开始兴起,2015年热度开始剧增,一直延续至今,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聚类,同时也是词频较高的关键词。产业融合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研究领域的基础性概念,备受学界学者关注。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产业融合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类型与范式,具有显著的内在成长性,能够强化和拓展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文化功能、经济与生态等综合功能[15]。农业多功能性与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与非农业的横向与纵向发展,共同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16]。
“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聚类1、2),研究热度也一直较高且正在持续不断升温。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西方国家就逐步开始兴起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而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尽管如此,其也是在农村产业融合概念尚未正式提出之前就一直存在,乡村与农业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也在农村产业融合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休闲旅游、农业旅游、城乡互助与城乡融合是聚类内频次较高的主题词。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生活方式与原乡文化等方面推动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的融合[17-19]。乡村旅游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收益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休闲农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与传承功能[21]。
“产业链”(聚类3)也是农村产业融合研究中重要的聚类。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应该注重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努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与全利益链。2014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将产业链与价值链引入现代农业,推动产业链再次成为研究热点与焦点。不断整合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体系优化是我国特色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2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需要坚持树立共享经济思维,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强化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工业与服务三大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2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三产融合、融合发展与农村产业融合”(聚类4、5、6、7、8)。这几个聚类的名称和内部结构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所涵盖的内容具有相通之处。虽然目前学界尚未对农村产业融合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产业融合发展内涵基本要素的构成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主要有目的论、本质论、过程论和结果论等[24-27]。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与类型学界根据不同的标准也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有学者将农村产业融合划分为“顺逆向融合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和产业化集群型融合、服务业引领支撑型融合”[28]或“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融合、功能拓展型融合与新技术渗透型融合”[29]或“产业重组、产业延伸、产业交叉与产业渗透”[30]等。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因素,程莉(2020)实证研究得出技术进步、土地流转、环境质量、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等不同程度地产生作用。影响农户个体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户价值认知、融合意愿、政策认知与风险认知[31]以及价格风险、收益分享与参与企业务工等[32]。农村产业融合测度与评价指标主要是从融合行为过程与融合效应两个方面考虑,评价方法主要有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等[33-36]。而产业融合的社会效应表现为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效应[37-38]、创业效应[39]、城镇化效应[40-41]等方面。
“乡村振兴”(聚类9)。该聚类形成于党的十九大之后,形成时间虽然相对较晚,但是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多,且是当下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赋予农村产业融合新的价值与意义,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再次推向一个新的研究热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之举,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学界应该要站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
“农业产业化”(聚类10)。农业产业化可以认为是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早期雏形,也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该聚类形成时间较早,与“产业融合”(聚类0)形成的起点时间差不多,该聚类中早期的代表性关键词为“产业集群”与“路径转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打造产业集聚发展平台,依托特色产业与龙头企业,深化农产品加工,健全和完善产业化社会服务体系[42]。从本文研究数据集来看,“农村产业化的研究在早期热点形成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热度有所下降,直到2015年之后再次成为学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农村产业融合拓展了农村产业化概念的外延,在实践中更加注重产业链延伸、产业空间与功能的拓展、经营主体培育与科技支撑与创新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带动主体,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表征,着力构建全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43]。
3.3 关键词突现词探测图谱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选择控制面板中的Burst detection来进行突现词探测,合理调整和设置参数后得到关键词突变探测图谱(图6)。经过文献深度分析,同时结合农村产业融合文献数量变化情况,密切联系国家农村经济改革与政策变化,本文将农村产业融合研究主要划分为“初步探索、快速发展、深化发展”三个阶段。
(1)初步探索阶段(2001—2014年)。20世纪初,基于前期农业市场化的政策探索与“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成绩与经验,面对国内外农业经济发展新形势,我国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是对我国农村经营体制与组织制度的创新。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要积极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民有效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与农业发展综合效益。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随后连续至2010年,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2009年农业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中也从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创新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2010—2014年,国家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深化,从水利、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融合主体培育支持等方面发力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从图6可以发现,2014年之前的突现关键词为旅游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旅游、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与农业现代化,而农业旅游的突现强度最高。
(2)快速发展阶段(2015—2017年)。2015年是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这一年我国围绕着社会经济各方面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农村改革摆在了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围绕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农民增收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以激发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创新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推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也再次提到要挖掘农业潜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多渠道增长。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与完善。伴随着农村产业融合的正式提出与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村产业融合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和讨论,掀起了一场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热潮,2015年开始该领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相关文献和成果数量急速增加。根据图6发现,该阶段相关研究的关键词突现词主要为“产业链”“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业态”“创意农业”和“利益联结机制”,与前文政策分析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经过文献深度研究,可知该阶段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政策的深度阐释与解读,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融合机制与动力、融合构成要素、融合目标、价值与功能以及融合思路等方面,也有不少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具体实践案例开展分析与探讨。
(3)深化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融合的质量与效应提出了新要求。自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今,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和配套文件密集陆续发布实施。2019—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从不同角度对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要求与安排。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农村产业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一方面,不少学者更加注重关联研究,不再局限于单纯研究农村产业融合本身,重新审视农村产业融合的必然性与应然性、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之间以及农村产业融合与城乡融合之间耦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协同路径。另一方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产业融合质量与效率的评价、产业融合效应与实施效果的评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产业融合模式、利益联结机制与路径的创新等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