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装饰装修
寿县建筑的装饰集中在梁架和斗拱上。一是寿县地区经济落后,大片的装饰耗时耗力,财力跟不上,因陋就简只能放弃大片的装饰。二是寿县地区受领域徽派建筑的影响以木雕作为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与官式建筑特有的斗拱协调成为雕饰的对象。另外其装饰风格受楚文化影响表现出动感十足且想象力丰富的特征。
大成殿正立面斗拱为单翘三昂九踩斗栱,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与一般清代官式建筑斗拱差别很大,昂嘴三瓣卷云状,横拱拱口较长,挖凹线形成装饰,为当时一种变形半拱做法(表2)。但某些做法与清代一致,比如使用假昂且重昂的形式。
在传统建筑中常常以驼峰分布荷载稳固结构,并且在驼峰上做雕刻形成不同的驼峰式样。大成殿梁架间的驼峰上雕刻出繁复的植物纹样并且在驼峰中间放置大斗,斗上出跳承接檩条的重量,这样的做法和正定文庙大成殿中的类似[7]106(图8)。驼峰上雕刻出鱼龙结合的图案并且鱼嘴里吐出一串卷曲的植物,这样富于想象力的图案以及斗拱下昂曲卷繁复等展现了楚文化特质:楚人生活近水,所以审美也好“动”,蜿蜒流动、造型灵动新奇并且喜好运用多种动物合并构图[8]。同时鱼纹的运用也体现了对取得功名的美好向往,是儒家文化的浸染体现。不仅仅受楚文化影响,由于邻近徽州地区,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朴实无华对寿县孔庙的建筑色彩造成了一定影响。虽然很多其它的地方孔庙建筑多用繁复的色彩,但寿县孔庙并不“金碧辉煌”, 暗红色墙身,屋顶灰筒瓦铺就,整体呈现朴素、统一的“灰调”,与徽派建筑具有相似之处。另外明代徽州民居即将精美大气的木雕安置在楼上的梁架上,且徽州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定程度影响了寿县孔庙大成殿的装饰特征——大成殿装饰多集中在梁架上,且在大成殿台明前栽种了两棵银杏树,大成殿后院布置多种盆栽。
3.2 结构梁架
大成殿平面呈矩形,没有使用“减柱造”等特殊做法,柱子排列规整并且使用直柱无梭柱之制,柱头平齐; 柱础为鼓镜式柱础,不加雕饰,与清代官式建筑的基本特征吻合[9]。明清时期大式带斗拱建筑柱径与柱高比例一律为1:10,有比唐宋更细长的趋势,而大成殿柱子延续了这个规律更为细长:檐柱柱径与柱高比例达到1:11、金柱为1:13。清代官式建筑柱头部位常常形成平板枋—大额枋—由额垫板—小额枋的形制,小额枋平板枋宽度小于大额枋, 呈“ 凸” 字形,但寿县孔庙大成殿前檐明间、次间为两层相同大小的额枋,平板枋宽于额枋,断面呈“T”字形。
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构架为九檩前后双步梁式构架,形式与《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中绘制的清制木构架简图一致。檐柱与金柱间使用穿插枋,五架梁下设随梁枋,穿插枋和梁下设随梁枋的做法多见于明清时期,是一种加强构架联系的方式。大成殿梁架与檩之间直接卯合,将檩条直接置于梁头,简化了结构,这样的做法为清代建筑显著特征,是结构上的进步。不同的是,寿县孔庙大成殿的三架梁上置驼峰承接大斗,斗上置拱承接枋檩,较清代做法檩三件(檩—垫板—枋)复杂; 反而与唐末建筑正定文庙四椽袱(三架梁)上构件连接之处有一定相似之处:正定文庙大成殿明间构架四椽袱上置合楂,以上为驼峰、卢斗承接攀间枋(金枋)和平槫[10](表3)。
3.3 屋面曲线
中国古代宫殿屋宇式单体建筑立面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上部的屋顶是中国建筑形象最显著突出和富于变化的部分,被称为“第五立面”。中国屋顶的美大部分成就于与建筑其它部分的比例和谐,此外屋面曲线形态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屋面曲线设计方法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屋面曲线设计存在过两种设计思路:先举后折和先折后举。先举后折有《营造法式》的举折法,其先确定总举高,按照建筑类型不同,举高取前后撩檐枋间距(无斗拱时为前后檐柱心间距)的1/3或1/4,然后由上至下按照折取方法确定建筑各槫位置(图9)。在书中明确了折屋之法“以举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自上递减半为法,如举高二丈,即先从脊榑背上取平。下屋橑檐方背其上,第一缝折二尺,……若椽数多,即逐缝取平,皆下至橑檐方背,每缝并减上缝之半……即约度远近,随宜加减”[11]181。除此之外,岭南广府地区的举折之法是同样的设计思路:自脊槫至檐槫连线,然后于各槫垂线上向下折取一定高度确定各槫位置,而折距的变化规律是两边折距小,中间大,呈对称曲线(图 10)。而折距与总举高的比值百分数由两边到中间的递增规律有三种:每架加大 1%,中间桁条下凹最大; 两端为 3%,中间每架递加 1%; 每架加大 3%,坡度凹曲较大,多为殿堂所用[12]28。先折后举以清式举架法为代表是以每段举高与步架的比例来处理屋面曲线的方法,一般从下面的檐檩向上推算,分别算出每步的举高由各架举高之和得到梁架的总举高(图 11)。与之类似的还有江南《营造法原》中的提栈法,提栈法是江南建筑形成屋顶曲线的法则,从廊桁至脊桁,逐次向上抬高的做法(图 12)。提栈公式:提栈=界深×算值(提栈即举高)算值从起算开始依次递加,起算按照界深的1/10取值,界深三尺五寸,则起算值为0.35,称为3.5算,界深五尺以上按5算计算,具体取值变化见图 12。
大成殿为九檩大式建筑单檐歇山顶,将大成殿檩条的高度和水平间距在CAD中进行绘制得到大成殿檩条分布图。再将宋法式举折法、岭南直接折取法、清举架法和提栈法进行逐一验算,分析大成殿的屋面设计方法。大成殿测量数据见表4。
依照《营造法式》举折法对大成殿屋面曲线进行分析。经过计算大成殿总举高约合为1/4前后撩檐枋距离; 折距从上至下依次为165、107、50、65毫米,一半递减规律只有第二槫到第三槫之间基本满足(图 13)。依照岭南法的设计方法绘制大成殿屋面曲线设计图,从数据看大成殿檩条分布位置的h与H比值从上至下约合5%、7%、6%、4%(图 14),从数值上看两边小,中间大,但它不满足前文所述岭南法的任意一种变化规律。举架法的主要规律是从下至上举架数(举高/步架)逐步增大。通过上图计算得出从下至上举架依次为五五举、五举、五五举、六五举(图 15)。不满足举数逐步增大的规律,虽建筑为清代重建,但很难判定大成殿的屋面设计方法属于清代举架法。提栈法是江南建筑形成屋顶曲线的法则。按照提栈法,大成殿的起算值应该是0.40,但实际上其起算值为0.54(图 16),并且其算值的增加规律也不符合提栈法,故大成殿屋面的设计方法不可能符合提栈法。
为了方便分析更直观地查看四种屋面设计方法在大成殿屋面上出现的差异,设计如下表格将数据整合,表格信息包含了建筑名称、前后撩檐枋间距L、屋架总举高H、界深A(相邻桁条水平距离除以营造尺值)四种屋面设计方法所得数据(表5)。
表5中数据显示,大成殿屋面做法基本上不满足前文所述四种屋面设计方法。证明在寿县地区可能存在一种适应地域性的屋面曲线做法,但由于建筑可能存在重修以及木材变形等原因造成结构发生相对位移加上样本不足,难以分析其具体地域做法规律。
(2)屋面曲线坡度分析。鉴于屋顶曲线是由各檩条连成的各段直线(椽子)连接,结瓦后才成为光滑的曲线,所以本文采用分段分析直线斜率的方法与记载的官式建筑九檩屋架建筑屋顶曲线设计方法形成对比,更直观地描述大成殿屋顶“曲线”的陡峭程度及变化趋势。为了方便计算宋《营造法式》中每两槫之间直线的斜率,以撩檐枋上皮与撩檐枋缝的交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前后撩檐枋方向为横坐标,举高方向为纵坐标(九槫殿阁型构架)。同时设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二、三、四折对应初始举高为h',下折后举高为h,对应斜率为k。前后撩檐枋距离为B,则总举高为H(1/3B),则脊檩坐标为(1/2B,1/3B)。在步架均匀的情况下,每步架水平长度b为1/8B。通过数学关系得h1'为1/12B,由举折法规律得h1=h1'+H/10=7/60B,可知第一架椽k1=h1/b为0.93。由上述数据可推知第一槫坐标为(3b,H-h1)=(3/8B,13/60B),则h2'为[(H-h1)/3b]×b为13/180B,推知h2=h2'+H/20为16/180B,可知第二架椽k2=h2/b为0.7。同理可得第二槫坐标为(2b,H-h2-h1),k3=h3/b为0.58,k4=h4/b为0.4。同样九檩屋架建筑《工程做法则例》中的设计方法由上到下每椽对应的斜率为0.95、0.75、0.65、0.5。从数据上看宋《营造法式》和清《工程做法则例》体现了类似的变化规律,但同样位置椽子对应的斜率后者比前者大,即清代屋顶曲线比宋代更陡峭。在大成殿建筑中,由测量数据可知斜率依次为0.64、0.54、0.51、0.54,屋顶坡度较前两者平缓很多(表6)。在总跨高比上,宋举折法(殿阁式)和清举架法都为1/3,屋顶坡度大概达到34度,大成殿约0.256,大概27度。
地方营造的本质,是一个成熟匠者表现出来的一种合乎结构和构造逻辑,并能适应地域条件的可调适的建构方式,它有一定原理,并能因地制宜地发挥和灵活变通。由于地方建筑的历史文化原因,寿县地方缺乏系统的建筑营造文献资料,当地老工匠日益减少,加上方言语系的差别,造成建筑术语模棱两可,以及木构件因年代久远产生的收缩变形损毁,都对寿县屋面曲线分析的结果有一定影响。屋顶的陡峭程度受技术制约,由于古建屋面结构自重很大,太陡有屋面下滑的危险[13],而大成殿的屋顶曲线平缓,可能由于寿县地区较为偏远,交通不利导致各地工匠交流较少,而没有较好的防止屋面下滑技术,导致屋面较为平缓。除此之外,还可能受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影响。自然因素方面太阳辐射、风力、温度和降水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屋顶坡度造成影响。其中受风力和降水影响较大,寿县属于亚热带北缘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约 900毫米,计算得知安徽地区最小坡度达到23度即可在水溢出瓦边缘之前就将水排出屋面[14]49,而大成殿屋顶坡度达到了27度,可知大成殿的屋面曲线坡度设计是符合地域自然因素要求的。从人文因素角度看,建筑由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缓慢演进形成地域性。徽商在明中叶以后就达到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足迹几遍全国远至日本,而徽州地区屋顶坡度都较缓,大致在22~25度[15]339-356,经商的同时不免带去地方文化,由此与古徽州地区相去不远建于清朝的寿县孔庙大成殿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造成寿县地区屋顶坡度较缓。